“乙肝歧视”案庭审纪实:双方辩论的焦点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0日00:2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本报讯 一场寒流的侵入,使昨日的芜湖市倍感寒冷。昨天上午8点47分,随着审判长郑文彬的入席,号称全国首例的“乙肝歧视”诉讼第一案在芜湖市新芜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上午11点45分,在庭审进行3个小时后,法庭宣布将择日宣判。 法庭内挤得水泄不通 记者在昨天早上7点50分左右赶到法院门口。此时,已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已经守侯在这里,等待着原定于8点30分的开庭。法院门外一片“长枪短炮”,引来了不少过路群众的围观。 不知何故,在预定开庭时间到了之时,并未见到法官的身影。而在可容纳200人的大法庭内,挤满了前来旁听的群众。记者发现,旁听者中主要是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和被告单位的工作人员,当地群众并没有多少。据说,这是因为此案在当地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原告悄然隐去一个诉求 8点47分,庭审开始。作为本案的被告,芜湖市人事局并没有出现在被告席上。在庭审的第一阶段,双方在陈述各自的理由和事情及请求时,记者注意到原告方悄悄隐去了一个原先在诉状中请求:要求被录用到相应职位的请求。这与原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就算被录用也将拒绝的说法一致。在整个庭审中,张先著发言极少,整个庭审主要在周伟和被告代理人、当地律师方明的辩论中进行。 一证一辩双方庭审舌战 由于审判长在审理前宣布,本案将采取质辩合一、一证一质的方式进行,所以庭审几乎一开始,双方就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按照《行政诉讼法》中举证倒置的规定,首先由被告对其作出的对张先著不与录取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举证。被告代理人出具的第一组证据是安徽省人事厅的《安徽省国家公务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及医院出具的张先著不符合公务员体检标准的结论、医院的复检结果等证据,证明自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这组证据当即招到原告代理人周伟的反驳。周伟认为,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医院没有权利对一个人作出不符合公务员体检标准的结论。它只能就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作出医学检查,不能作出具有强制性的结论。同时,安徽省人事厅的《安徽省国家公务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也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个部门规章中,将7种乙肝患者排斥在公务员行列之外,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简单的划分为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这违反了《宪法》中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平等担任公务员的政治权利等规定。 在人事厅的规章是否合法这个全案焦点上,双方你来我往舌战达5、6个回合。 紧接着,原被告又在张先著被取消公务员录取资格的这个问题上,再度”口角“。被告提出,原告将体检不合格被淘汰这一问题,上升到违宪的角度,有”夸张“之嫌。他举出了《刑法》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几种情形,证明没有谁剥夺张的政治权利。周伟则反驳被告对政治权利的理解过于狭隘,他说,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就是一种政治权利。 体检标准应和职位相符 在庭审中,周伟提出了一个观点:体检标准应和所求的职位相符。他说,张先著所谋求的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的职位,这个职位与乙肝没有联系。 周伟指出,在目前所有的法律,1984年的《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中,规定了乙肝患者除了输血可以从事其他职业。所以,《安徽省国家公务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违反了这个规定。同时,《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作为一个特别法规,其效力高于普通法规和法律。 体检结论合法吗? 引起本案直接原因的医院的体检结论,成为双方第三轮争执的焦点。被告认为目前由于对乙肝合格标准的认识全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医院对张先著的结论正确。同时,按照安徽省公务员的体检标准得出的这个结论,在没有新的标准出台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否定这个结论。 原告指出,医生体检的职责是出具体检结果,没有权利决定某人是否符合公务员的体检标准。由于医院和医生不能出庭,按照举证倒置的规定,只能由被告承担这一举证不能的后果。 经过3个小时的审理,庭审结束,审判长宣布,在合议庭合议后,择日宣判。 周伟称:我是音乐传播者 昨天中午1点30分,在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乃胜的邀请下,周伟教授在该院的会议室召开了一个简短的记者“见面会”。 面对记者的诸多发问,周教授没有对案件的结果作出预测。他说,新芜区法院在全国能够首先受理该案,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受理此案的意义远远大于案件的结果。 他认为该案实际上不仅在质疑安徽省的公务员体检标准,更多的是在挑战国家的公务员体检标准,它所关心的不是张先著一个人,而是整个1.2亿乙肝患者。其意义在于提高国家行政部门和个人的法制意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宪法、运用宪法。让人们知道原来以为高不可攀的宪法,竟然这么实实在在地贴尽每一个人。 他说,宪法好比是古典音乐,曲子优美但懂的人不多。下行法犹如流行音乐,人人都爱。他就是想通过对”乙肝歧视“案件审理,把”古典音乐“转化成“流行音乐”。 《成都晚报》供新浪独家稿件。 相关专题: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