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2003:“孙志刚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山”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09:4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邱红杰)“孙志刚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山,每一次行走,都会看见,它提醒我记者的职责。”事隔数月之后,27岁的《南方都市报》记者王雷这样回忆因他和同事的报道而轰动全国的“孙志刚事件”。

  “孙志刚事件”一度引发了人们对宪法的尊严和公民神圣权利的宏大思考,但在事件亲历者王雷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却是被污辱被损害的个体是那样的无助。

  王雷第一次见到的是孙志刚的舅舅和弟弟,舅舅一直不停地哀求记者帮忙替孙志刚申冤,弟弟孙志国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说。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一次次到政府部门、各级人大、公、检、法、信访部门反映情况,却始终没有得到积极的答复,有的部门甚至连他们的申诉材料都不愿意收。城里的公共汽车也常常让人晕头转向。他们几乎已经绝望了。

  在王雷的印象中,自始至终只见过孙志刚的父亲孙六松笑过一次。那天,他们请的律师讲了如何克服困难取到一个证据,蹲在旁边的孙六松不易察觉地笑了一下。除此之外,他总是紧皱眉头,眼神呆滞,一脸的愁苦。他才50多岁,走路时却已需要儿子孙志国搀扶。孙志刚的母亲似乎从未说过一句话,她经常整天地坐在一个角落一动不动,神情恍惚。

  王雷至今都觉得很庆幸:“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作出了客观公证的死因鉴定。”他说,如果死亡鉴定报告的结论与收容站一样是猝死,我们就不会继续采访了,因为所能掌握的证据除了家属的说法,就是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测。那样的话,孙志刚只能带着满身伤痕含冤离世。

  “孙志刚是被打死的!打死的!”孙六松告诉王雷这个鉴定结果时难掩忧愤。

  王雷记得,当孙志刚事件渐渐有了眉目,大家送他的家人回湖北老家的那天,一向省吃俭用的孙六松坚持要坐飞机回去。因为孙志刚生前说过,如果将来有钱了要让父亲坐飞机。“我要抱着志刚的骨灰坐飞机,完成他生前的一个心愿。”孙六松说。

  如今,孙志刚事件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甚至遗忘,但它却是当事者心中永远的伤痛。王雷说,孙志刚的父亲孙六松每个月都会打电话来,说说他们家现在的情况。电话里谈的最多的是给孙志刚修墓的事,这半年多的时间,孙六松的心思差不多全都放到了这件事上。他自己给儿子的墓画草图,一砖一石都要自己操心。孙志刚的母亲精神情况却越来越差,有时候一个人离开家,一连几天不回,孙志国就到处找。除了这些事,有时候孙六松打来电话,只想聊聊天,说有机会要来看帮助过他的记者们。

  已当了4年记者的王雷,在2003年经历了他记者生涯中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也是对自己触动最深的事件。他说现在对记者职业和对社会都有了更多的理解。“我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关注‘公民’‘权利’这些‘新事物’,无论它们是以是何种形式出现的,”王雷说。(完)(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