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开造“五角大楼” 楼外设爱国者反导弹系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14:46 环球时报 | |
本报特约记者李润田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12月18日,号称“台湾五角大楼”的台湾“国防部”新办公大楼在台北市大直原三军大学旧址正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08年完工。该工程名为“博爱分案”,“行政院”为此特别编列了高达133亿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的高额预算。工程包括新建的主体大楼、东侧大楼和勤务大楼3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整个大楼该加强的地方都加强了” 对于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台军高层十分得意,专门指派负责该计划的“国防部军备局局长”庞豫铜中将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新大楼种种所谓“强大的功能”。 首先,大楼的防护能力超强。据庞豫铜介绍,由于采用了高强度的钢筋水泥材料,因此该建筑的设计强度完全可以抵御里氏七级的强烈地震,这对地震频发的台湾而言十分重要。针对愈演愈烈的全球恐怖袭击,台军在办公大楼前规划了绿地,增加了对付汽车炸弹袭击的反应时间。同时,大楼还加装了门禁、监视系统,预计将采取身份识别卡和指纹识别器两种身份验证系统,以防袭击者混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陈水扁当局不断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制造两岸紧张局势,台军方压力倍增。因此,他们在大楼周围设置了火力网,配备了高射炮以及“天弓”导弹等防空武器。 不仅如此,台军分析大陆可能已装备了先进的电磁脉冲炸弹,因此还准备专门为办公大楼和兵棋大楼架设防电磁脉冲攻击的电磁屏蔽设备。台军得意地表示:“可以说,整个大楼该加强的地方都加强了。” 其次,大楼将通过地上和地下两条通道,与“衡山指挥所”连成一体,便于战时转移和指挥。据工程设计人员透露,新“国防部”大楼依山而建,背对战机和导弹攻击方向,具有更佳的战略掩护效果;而“衡山指挥所”就在隔壁,一旦遭遇战争或恐怖袭击,只需要几分钟,台军指挥人员就可以快速通过一座天桥直达“衡山指挥所”。 据负责大楼兴建的台军工程部队军官透露,在地上建筑动工前,台军还在大楼地下修建了通向“衡山指挥所”和其他军种总部的秘密通道,这项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庞豫铜甚至把这座大楼与美国五角大楼进行了比较,称该楼“与美国五角大楼相比毫不逊色”,虽然世界上还没有建筑可以承受飞机的攻击,但“台湾五角大楼”的逃逸系统却是世界第一。 台湾“国防部”所属各单位一直分散办公 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国防部”就一直“寄居”在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原介寿路)旁的“总统府”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为“总统府”用房日趋紧张,“国防部”开始陆续迁走。但苦于一直没有专用的办公地点,因此主要部门就暂时在“博爱一号”和“博爱二号”两栋大楼内办公。但这两栋大楼都是台湾电力公司的物业,且分散在台北市爱国西路和博爱路口两地。这不仅使台湾“国防部”一直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而且所属各单位分散办公,工作协调极为不便,更不利于战时的作战指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台军煞费苦心。从1987年起,台军方就开始拟定把“国防部”迁走、与“参谋本部”合署办公计划,但一直到1993年,才找到符合各项安全防护条件的迁建地点,即台湾三军大学的校址。为此,台军不惜将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三军大学远迁至桃园,给“国防部”新大楼腾地方。同时,台军还把有关计划进行立项,并于1996年正式获“行政院”通过。 该计划正式出台后,也经历了一番波折。计划是在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着手进行的,因未能与他取得共识,导致计划一拖再拖。后经过台湾有关部门审查,该大楼的建筑执照才正式批下来,可又赶上当时举行“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结果再次被拖延。直到今年12月18日,“五角大楼”工程才正式动工。 新大楼周围将增加爱国者反导系统 对于该工程,台军不仅制定了主体建筑规划,而且还结合兵力整合情况,草拟了未来发展目标,即在2008年前完成3座主体建筑后,继续投入150亿元左右的高额经费,完成“国防部”大楼和“衡山指挥所”以及海、空军总部指挥通讯系统的电子通联建设。此外,还将视两岸形势的发展,考虑在大楼周围增加爱国者反导系统,以提高台军总部抵御大陆导弹袭击的能力。台军消息人士还透露,目前该工程附近的台北士林区鸡南山已被挖空,不仅为“衡山指挥所”的扩建预留了空间,“国防部”大楼和指挥所之间的地下通道也将进一步拓宽,以达到“能够行驶坦克的宽度”。 大楼对附近百姓的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陈水扁当局为增强“以武拒统”的能力,近年来从各个层面加强军备建设,“五角大楼”的动工也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为此,当局不惜牺牲台湾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占用附近的民用交通干线,造成民众生活不便,而且还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更值得重视的是,日后大楼配备的各种武器装备及电子设备发出的高能电磁波对附近百姓的生活也将构成严重威胁。对此,附近的台湾民众已自发组织了示威抗议活动,要求当局停建或改建工程,但台当局置若罔闻,仍然一意孤行地按期开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