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敬明涉嫌抄袭看文学价值尺度的丧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6日04:24 北京青年报 | |
2003年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坛公案,当数郭敬明涉嫌抄袭事件。郭敬明何许人也?据说是韩寒之后的又一颗文坛新星,曾两次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他所著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书累计销量近200万册。然而,就在这位所谓的“韩寒第二”风头正劲的时候,媒体曝出了他涉嫌抄袭的问题,先是读者指认他的成名作《幻城》涉嫌抄袭日本漫画《圣传》,紧接着,另一位女性作家庄羽控告《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她的长篇小说《圈里圈外》。一时间,相关人士纷纷登台亮相,网络上“拥郭”和“倒郭”两派打作一团,许多 通过对两本书的对照分析,我们发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确与《圈里圈外》极其相似。不仅两书中的人物形象一一对应,有着类似“照镜子”的效果,且两书中的人物关系也几乎雷同。除此之外,《梦》一书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也几乎照搬了《圈》,很多段落与《圈》中的描写完全一致。有人对此做了专门的统计,仅仅郭敬明涉嫌抄袭的文字部分就达数十处之多。而郭敬明本人则承认,他的确非常喜欢庄羽的作品,也看过《圈里圈外》这部小说。 事情至此,孰是孰非应该是十分清晰的,并不存在什么疑问,然而奇怪的是,郭敬明的出版商却在舆论上打起了“反击战”,这家出版社不仅发表文章对庄羽的“动机”进行了种种“推测”,更是有意混淆引用与抄袭的界限,并且通过关系撤掉了某门户网站上的批评文章。更令人不安的是,当初写文章极力褒奖郭敬明的某大学著名教授,在接到当事人庄羽的鉴别请求后,竟然拒不发表任何意见。由于舆论的暧昧倾向,在郭敬明的网上老家萌芽网站等地方,许多低龄的文学爱好者形成了一种令人难以思议的认知,他们纷纷发表意见说:“我们只相信郭敬明”,“抄了就抄了,有本事你也去抄一本”,“郭敬明抄得这么好,又这样畅销,说明他有才华”。类似的种种不问是非、混淆黑白的言论似乎成为了这段公案的“主旋律”。 中国文化界对待抄袭事件历来是是非分明的。湖南籍的一位著名老作家曾被发现有抄袭的嫌疑,于是批评的言论见诸各种报刊,报纸上甚至刊登了大量对照性的文字以正视听,最后,这位老作家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近年来,与余杰有关的抄袭指控也不断传出,虽然余杰本人极力否认,但还看不到有什么人跳出来为余杰“出头”。为什么在郭敬明涉嫌抄袭的事情上,情形恰恰相反呢?不仅我们的文化人士不对抄袭现象加以挞伐,反而有人为抄袭者张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文学已经丧失了是非标准和价值尺度?是否意味着文学批评界已经完全失语?是不是暗示着一个惟利是图的文学时代的来临?出版商的眼里是不是只剩下了利润,再也无须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责任?如果数十万读者购买和阅读的只是抄袭与拼凑的“作品”,文化管理部门是否也应该出面干预?12 在郭敬明涉嫌抄袭的问题上,文学界还有一种向法律乞灵的现象,似乎只有法院才能证明郭敬明是否抄袭。殊不知,抄袭现象首先是一个文学问题,也是应该在文学领域之内就可以鉴别、批评和纠正的问题,而法律的作用只是对抄袭的过错实施惩罚。把一个简单的抄袭问题推给法院,显示了当代文化良知的缺席。 郭敬明涉嫌抄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文学人才的培养已经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畸形倾向,出版社的惟利是图已经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的软弱无能日趋明显,而一些所谓的“权威人士”已经丧失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如果这个事件不能早做结论,它对年轻一代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无法估量。12 作者:蔡方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