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井喷灾区特写:保证灾民有饭吃有水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7日07:44 四川在线 | |
保证灾民有饭吃有水喝 12月23日,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突然发生井喷,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重庆市开县人民群众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12月26日凌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率国务院工作组赶到开县,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受灾群众的亲切慰问送到灾区人民心田。 上午9时,华建敏率9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和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来到临时安置灾民的县政府礼堂。走进礼堂后,他们看到数百名受灾群众,大多数为妇女和儿童。华建敏心情沉重地说:“这场灾难突如其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非常关注,派我带着国务院工作组,帮助你们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你们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不挨饿、不受冻,共同战胜这场灾难。”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眼中噙泪地说:“我们没有做好工作,对不起你们!但是你们放心,政府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你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当受灾的群众中有人说还没有吃饭时,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立即派人将方便面和开水送给他们。 井口周围犹如轻度地震 在井喷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24日15时,发生井喷的主管道成功封堵,16时防喷管线实施点火,硫化氢气体不再发生扩散。自此熊熊烈火开始在“罗家16号”气井上空燃烧。记者26日下午闯入警戒区,终于和这团已经持续两天多的烈焰有了“亲密接触”。 14时多,记者在开县高桥镇穿过警戒线,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井口“火龙”近旁的封井作业点。一座小山的后面即是那座失控的井口,井口上的烈火扬起阵阵黑烟,升腾在空中,火舌四蹿,热浪扑面。井口附近山坡上的草木已被烤得发黑,一簇紫罗兰枯黑地蜷缩在角落,方圆数百米的天空不见任何飞鸟。 距井口不到百米的作业点上,几十名石油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片小小的空地上,摆满了远控台、消防房等大大小小的设施,地面上堆了许多油管、管线以及封堵井口的用具,场地中央还耸立着一部几十米高的井架。 自井口燃起“火龙”之后,石油工人和技术专家们就彻夜奋战在这个作业区,与“火龙”朝夕相处,许多石油工人火红色的工作服装上都浸满了油污。 井口“火龙”不断排散灼人的热浪,发出震天的巨响,其中还夹杂着燃烧过程中的“滋滋”裂响。由于“火龙”燃烧的天然气源自地面以下,记者能够明显感觉脚下的大地在微微震颤,仿佛一场持久的轻度地震。干燥的地面被烈火烤得龟裂,裂缝中渗着油痕。 井喷事故催生应急救援体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黄毅2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井喷事故对我们的最大触动就是:必须尽快建立起国家级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 “如果我们拥有上述体系,就可以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大大减少伤亡人数。”黄毅说,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害现象。但井喷一旦失去控制,并且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就构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川东北气矿井喷事故属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黄毅说,应当尽快建立起国家级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他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经提出组建“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设想,以此整合全国的应急救援力量,以便在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时候,能够迅速动员各方面力量,前往事发现场组织指挥救援行动,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关专题: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