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振兴东北最关情 襟怀海天向世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16:18 光明日报
  ——大连理工大学“985”工程建设巡礼姚化成 郭金明

  新世纪之初,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的协议,这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的“985”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3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骨干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54年风雨历程,大连理工大学这所著名大学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同步,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提供了众多的科技支持。作为一所植根老工业基地、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通过实施“985”工程,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紧紧扭住学科建设这一龙头

  学科建设是大学整体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中之重。3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紧紧抓住“985”工程的建设契机,通过认真的规划和论证,对重点建设学科、新兴学科、科研基地、人才团队、新的学科生长点等进行了集中的投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建设实践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升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

  大连理工大学把管理体制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以加大学科建设投入为途径,打造学科“航母”。学校建立校学科领导小组和院(系)学科领导小组两级学科建设领导体系,发动广大教师广泛讨论、参与,由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重大事宜,同时把学校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形成良好机制。在“985”工程的建设中,中央的投入全部用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985”工程的实施突破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经费瓶颈,使学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借助“985”工程建设的契机,学校对学科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9个,学科门类也由原来集中在工学门类拓展到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三个门类。

  通过“985”工程的实施,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经过全国第九批学位授权点评审,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由8个增加到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41个增至73个,覆盖了21个一级学科领域;学校硕士点由75个增加到116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和39个一级学科领域;博士后流动站由11个增加到16个。2002年学校还获得了EMBA学位授予资格。

  学校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精密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的建设为手段,构建学科基地平台。通过凝炼学科方向和构筑平台,目前学校已形成“工程力学与多学科耦合问题的科学计算及软件和实验”、“海岸和近海工程中的环境与防灾问题”、“特种/精密加工及微系统技术”、“生态精细化工科学与技术”、“管理系统工程中的知识与信息管理”、“低温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及应用”、“计算科学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现代设计及建造技术”、“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先进材料科学及制备技术”等10个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直接带动了信息、生命、环境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的基础学科和管理、人文、经济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化工、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26个学科被确定为辽宁省级重点学科。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学科建设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成果,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度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量排名均名列全国高校前20名,按人均计均进入前8名。学校应用数学系教师闫振亚以21篇与其他学校的一位教师并列全国数学类SCI收录论文数个人第一名。这说明学校在基础性研究上具有了较高的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因此学科建设的重要支点在于团队建设。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才能多出原创性成果,具备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以团队的整体实力,组织、策划和争取重大项目,构建一批稳定、长期、标志性的研究方向和队伍,以项目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校从2002年9月开始筹划制订《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并于2003年5月开始实施,通过评审,首批确定了14个科研创新团队。这些团队的形成,正是“985“工程建设的直接结果,他们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973项目、863项目、航天“十五”预研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研的纵向项目经费最高的团队高达1000余万元。

  根据学校向多学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目标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了一批校内重点支持学科,支持新的学科方向和新的学科增长点,使它们具备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实力。

  学校注重学科方向的调整和整合,鼓励学科交叉,注重传统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结合。学校加大对交叉学科的投资力度,建立了交叉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该经费每年资助一次。3年来,共资助14个“生命+X”项目和一批“纳米+X”项目。在“生命+X”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较短时间内汇集了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使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队伍得以壮大,为学校今年新增“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密仪器及机械”也是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学科,以微机械与纳米技术、智能仪器与测试技术为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的产生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之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机械工程学科群,为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意味着学科建设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寻求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02年,学校管理学院在众多申报者中被合作方——加拿大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大学合作重大项目(CIDATierl)选为合作伙伴,双方在共同研发项目的同时还将互派进修人员15人。在对外交流的基础上管理学院建立起“大连惠普康柏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的一批学科,在世界舞台均十分活跃,一批知名教授在相关的国际组织中任职,频繁组织相关的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使学校这些优势学科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打造“学在大工”和“创新在大工”的育人品牌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流人才是“985”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985”工程建设加强了教学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种类和模式等方面都升华出新的认识,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一如既往打造“学在大工”的教育品牌的同时,又创造了“创新在大工”这一育人品牌,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了飞跃。

  3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生均教学经费持续增长,由每生每年1500元增长到目前的每生每年3000元。学校投资4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12个基础教学实验基地,重点建设基础物理、基础力学、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工程训练等五个校级实验中心,在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校内外开放,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科研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都向学生开放,吸收学生做科研助手,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最新科研成果,熟悉高精尖设备的使用等。

  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社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研究制定了融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科研训练、实践活动为一体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为培养创新人才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如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增加教学工作量与教学酬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如免试推荐研究生、各类奖学金均向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尤其向科技竞赛获奖者倾斜。设立“大学生科技实践及创新奖”,重奖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可替代任选课学分等;学校从2001年起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基金,用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科技活动。

  作为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基础上于今年4月组建的“大学生创新院”,可以吸纳2000多名大学生从事创新科技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其下设的软件、硬件、数学建模、多媒体和校内创业等分中心全开放性实验室独立参加选题、开展科学研究;学校还发挥各院系的学科优势,建立了院系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创新实践;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使创新、创业教育走出校园,培养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呈现燎原之势。

  3年来,全校先后有40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奖180多项,其中国际奖19项次,全国奖80项次。大学生踊跃撰写科技论文400余篇,部分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还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在本科生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标兵”和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康雯、司勇等一批国家、省、市级优秀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等教学成果于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实现全校公共基础课按理、工、文、管、经学科打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按学科大类打通;在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在培养模式方面,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了主修—辅修制、双学位制,“理工”结合、“文理(工)”结合、“机电”结合、“工管”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专业素质与外语应用能力,开办各类外语强化班,培养“外向型”人才;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创办数学建模等多个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科研性专题实验、推广“科研小助手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形式,培养“创造型”人才;学校还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道,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以2+2、3+1、4+x等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校、院、系核心课程,更新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并将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像超导技术、纳米技术、防癌生物制剂技术等也走进了本科生课堂。院士和知名教授每周为学生开出一讲的科学讲座,更是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985”工程建设期间,学校人才培养规模与层次有显著提高。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步增长,从2000年的11599人增加到2003年的16300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4269人增加到9259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达到0.57:1。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尤其是狠抓博士生培养质量。设立了博士点点长和研究生培养督导组,负责博士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建立了导师基金制,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提倡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博士论文基金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基金。这些措施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3年中,学校有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另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基金资助。

  另外,学校还进一步改革了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建立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成绩采用相对分数制度,学位论文实行集中答辩与末位外审制度,并严格规范了硕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对博士生实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修改与送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抽查外审制度,实行博士学位授予讨论质疑制度。这些制度的陆续出台,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2003届共有毕业本科生、研究生419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004人,7月份的一次性就业率为93.3%。1162人考取研究生、双学位或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比例达到38.7%。毕业研究生1186人,7月份的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4%。 科技蓄势助老工业基地振兴

  “985”工程的实施,也使得学校的科技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学研究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出,同时也促进了成果的转化。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使学校在“985”工程建设中积蓄的科技研发能量得以更好释放,全力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

  大连理工大学目前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及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另外学校还拥有3个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9个独立研究中心、研究院。目前,海岸和近海工程、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三束材料改性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已于今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评估,取得了良好成绩,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迎接2004年上半年的国家评估。目前,学校根据东北,尤其是辽宁的产业结构,结合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求,构建了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实验室等13个大连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中心、物流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内研究开发机构,继续加大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广度和力度。依托这些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各级科技奖励34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市级奖322项。2003年学校获得3项国家奖,其中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自1998年度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共申请各类专利317项,其中发明专利261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批准106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

  实施“985”工程建设以来,也是大连理工大学科研经费攀升最快的时期。以2002年为例,全年科技总经费达到2.54亿元,较2001年增长39.9%,其中纵向科技经费达到6700万元,增长60.7%,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85项,总经费251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9项,在全国面上项目经费排行榜中名列第14位,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两个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总数达214项,总经费达5900万元。学校获得国家“十五”“863项目”38项,总经费达3500万元。学校科研实力的明显增强,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大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学校的相关鼓励政策,另一方面也说明,“985”工程实施期间,学校基础研究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科研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因而在承担重大科研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等方面增加了参与竞争的“发言权”。

  作为一所植根并发展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除了广泛开展基础研究之外,还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应用研究,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工程服务。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的专家和学者就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渔港、第一座现代化油港和现代化军港。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工作立足东北,辐射全国,不断加快、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力度,白山黑水、大江南北,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各类大中型企业,处处留下学校科研人员的足迹,处处留下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现实生产力。

  学校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所开发的“过程能量集成技术”应用于中油抚顺石化分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年创效益8000多万元;学校与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的大型复杂曲面钢板水火自动加工成型技术取得国际性突破,增强了我国船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开发出的杂萘联苯聚醚酮(PPEK)、杂萘联苯聚醚砜(PPES)和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等专利技术,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利用该技术开发的产品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类似产品最好水平,完全具备替代进口和进军国际市场的优势;CIMS中心积极参加国家、辽宁省和大连市CAD、CIMS技术的攻关研究和工程实施工作,仅为大连市的相关企业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600万元,新增产值1.6亿元;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JIFEX-现代工业设计和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工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建筑等各个工业领域,为我国重大工业装备设计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桥梁工程研究所近几年成功设计了40余座大型桥梁,这些桥梁不仅实用美观,而且由于设计先进,还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水资源与防洪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辽浑太流域水库群交互式实时洪水预报模糊优化调度系统”,据有关部门测算,获得减灾效益7亿元;开发出的全馏分FCC芳构化降烯烃(O-TA)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为炼化企业生产清洁汽油提供了技术支撑,已列入中国石化的“十条龙”推广计划;依托学校开发出的氧化镁单晶技术和产品,与营口中板厂合作组建了辽宁中大超导材料有限公司,氧化镁单晶广泛应用于高温超导器件生长基片、高温高精度光学材料、等离子体显示器薄膜等材料,产品全部出口,改变了镁质原料低加工出口的局面,目前镁质非金属材料已被列入“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一五”科技计划……

  近年来,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访问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50余次,签订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协议13个。仅2002年底,学校领导分三路走访了辽宁省的省直部门以及鞍山、抚顺、丹东、营口、辽阳、大连等地;另一方面学校还与政府合作,建立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的服务创新体系,如建立辽宁省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大连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大连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采用一站式服务、零收费、限时保质的工作方式,自成立至今,已完成服务项目235项,服务企业达96家,社会反响强烈。

  仅就辽宁省内而言,在辽宁省经贸委和大连市经贸委的支持下,学校于2000年,分别与辽宁省、大连市数十家大型企业先后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不断实现与企业的“对接”。3年来,学校与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会员企业共推进并实施了283个技术合作项目,项目合同金额为5460万元,学校为企业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技术诊断300多次,解决了200多个技术难题。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学校与中石油大连分公司等成员单位分别签订18个全面合作协议;与瓦轴集团等会员企业分别联建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工分中心。

  在“神舟”五号梦圆蓝天、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背后,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都做出了贡献。人才是强校根本

  “985”工程的实施,为大连理工大学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张开了风帆。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以“985”工程为契机,大连理工大学在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激励、竞争、流动、淘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一是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推出了教授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的新举措,以岗位设置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使教师从事的学科分布和结构渐趋合理;二是建立、健全教师履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职务变动和奖惩的依据,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创新;三是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绩效挂钩,建立基于业绩的岗位津贴和基于当年绩效的教学酬金、科研奖励制度。

  在人才引进方面,注重营造重视人才的环境氛围;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术和生活环境,做到待遇留人;重用引进人才,做到事业留人;诚信,务实,高效,群策群力,做到感情留人;采取倾斜政策,推动引进人才尽快发展提高;制订特殊政策,提高学校发展潜力,制定了优秀博士生预留校等制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开辟多元化用人渠道。

  3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5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18人、博士后41人、博士9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0人,留学归国人员28人。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3年12月,全校共有教职工3038人,其中专任教师1438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7.3%。两院院士9名,另有双聘院士10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得者2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4名,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获得者1名,博士生指导教师213名,教授377名,副教授83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361人,占教师总数的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1065人,占教师总数的74%。

  学校从2001年开始推出优秀研究生预留校制度,为在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和紧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办理留校手续,提前按相应资格享受教职工的工资、住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待遇,把最优秀的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现在已有41名博士提前留校。

  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和学校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需要,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新方略,实施双聘制和特聘制,吸纳优秀人才为学校服务。

  近年来,共有10位院士被双聘到学校工作,在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重大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985”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在海外留学人员中聘用了42名特聘教授,每年来校工作3-9个月。他们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推进学校的国际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又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基金管理条例》,每年拨专款支持学者们来学校短期工作。

  为了支持离退休人员参与学校建设,继续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作用,学校制定了《关于支持离退休人员继续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暂行办法》,现在有80位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工作在一线岗位上。

  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扶持和培养青年教师,资助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思想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工作,现在已有118名青年教师得到了基金的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继续深造,现在有267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985”工程的实施,大连理工大学教学、科研的家底也在变得逐渐“厚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尤其是“大件”的持续高速增长,体现了“985”工程的持续投入为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动的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连理工大学历史上基础建设欠账较多,随着“985”工程等的实施和学校多方筹资,3年来共投入4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竣工面积达到17.7万平方米。2003年,学校中心教学楼、体育馆、综合实验楼、科技园大厦、西山学生宿舍等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续建工程业已竣工,新一轮的建设已经启动,创新园大厦、研究生教育大楼、研究生宿舍、北区科技楼、人才公寓等建设工程也已全面开工。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学校教学、科研的环境和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回眸短短3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转瞬即逝。但正是在“985”工程实施的3年里,大连理工大学以学科建设与调整、创新人才培养、骨干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工程为主线,在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路上写下新的篇章。

  “985”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正当其时!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长情况 项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台数(个) 179342170124830 26271 比上年增长率(%) 15.8 21 14.45.8 金额(万元)20202260812937932370?”壬夏暝龀ぢ剩ǎィ?20.129.112.6 10.2
  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大连理工大学新落成的刘长春体育馆作报告。
  加强科技体制创新,发挥集群攻关优势,首批14个科研创新团队应运而生。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惠普笔记本岁末促销
查博士杯搜索高手挑战赛征选搜索王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