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建伟盛和煜:让历史告诉现在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20:06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专稿:致敬!2003中国传媒 新浪网上榜

  □本报驻京记者 李宏宇

  张建伟:历史没有定论宇

  南方周末:《走向共和》播出后您生活内容的变化大吗?

  张建伟:生活没什么变化。对《走向共和》的争议,我除了电话里跟媒体简单谈过几次,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采访。媒体的关注,我觉得表象比较多——媒体就是媒体嘛。这个东西实际上已经是删节播出了,本来要播出三轮的,也没有搞完。所以其实这些争论,争论得也并不彻底。整个把片子看完了,应该能得出一个结论。

  历史没有定论。现在很多人的说法就是有定论,引起那么大的争论,原因也就在这儿。如果历史都有定论,那么历史研究也就该消灭了。历史人物也是一样,总有新的发现:地底下的,地面上的……新的发现就要有新的研究,这是很自然的,包括我的东西也是一样。明天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把你的东西证伪了。证伪了就证伪了嘛,科学就是证伪,不是证实。

  南方周末:为什么大众觉得历史有定论?

  张建伟:我觉得是多年形成的一种思维惯势。大家觉得历史教科书就是定论,我们学的东西就是定论。我从10年前开始写的《晚清历史报告》,大家觉得很新鲜,就是因为这个。其实这已经是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成果,像我们这种搞新闻的、作家、写报告文学的,也就是把学者研究出来的东西通俗化而已,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亲自研究的。老实说,《走向共和》在历史观上并不是很新,只是大众不知道,所以偶然“咣”地出来那么个东西大家就觉得是个什么玩意儿似的。

  南方周末:那么在您理想中社会大众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张建伟:没有必要强求大众如何如何、读者如何如何。其实按照你自己的个性、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把它提供给大众就可以了。争论也可以。但是对争论尤其是历史学争论,我觉得应该少一点政治审视的目光。

  另外一点:历史剧毕竟是历史剧,它不是历史研究本身。剧当然有很多虚构的东西在里边,不虚构,慈禧、李鸿章当时说的话你怎么知道?清史稿里也没有记载那么多通俗的话是不是?剧就是剧,有历史价值文艺价值,也有商业价值。好莱坞也拍一大堆历史题材的东西,连史实的影儿都没有,大家也都接受了。

  南方周末: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建伟:《走向共和》像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一样,也是一边写一边拍的,总共是将近4年时间吧,我介入大概有3年。这段历史也确实太复杂了一些,老实说,这么复杂的历史,你研究一两年两三年是没有用的。很多细节问题:像检阅北洋水师,谁跟着去的,是什么样一种状态,过去是怎么表现的?过去看《甲午风云》,李鸿章去检阅北洋水师的时候,醇亲王跟着,那是一种表现方式。我们要怎么表现?这段历史实况是什么样子,包括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这些原因的探索,历史学家争议就很多。虽然在剧里可以虚构,但不能离谱太远,人物的个性你总得把握。有的历史学家为了一个专题要研究一辈子,搞历史题材,难度相当大。幸亏我研究过这一段,在这方面还相对顺利一些。

  南方周末:创作时你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张建伟:一方面是剧,一方面是历史。剧要符合剧的规律,历史有历史的规则。这两个东西怎样结合起来?比如孙中山剪辫子,大家都知道是在香港,但是为了剧的需要,应该更突出孙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就给他弄到国内了,而且是一边剪一边挨打……这是虚构嘛,他的精神在这儿。剧这东西,我觉得比历史更升华了一层,可以这样去做,问题不大。当时大家都有争议,后来慢慢觉得可以。像这一场戏就争了很长时间。

  南方周末:对电视编剧这个新业务,您感觉如何?

  张建伟:我搞新闻时间很长,组织过报道,当过官,也做过编委。为了这个剧我把编委给辞了……觉得它有意义我才会这样做。

  南方周末:请您总结一下这个意义吧。

  张建伟:历史剧当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剧中的历史观念所赋予的。我们是在“现实”的位置上回溯“历史”。那么,我当然希望“历史”能够告诉“现在”:我们“现代人”可以在什么程度上摆脱历史局限性。或者像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惟一东西就是:从来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盛和煜:让观众看到自己心中的神话

  《走向共和》播出的影响会很大,这在当初创作的时候,我与几个主要的创作者是预料到的;但没有想到的是方向,没有想到以这样的结果收场。当初网上争论的时候,骂也好褒扬也好,我的心态是很平和的。我觉得争论都是很正常的,那些所谓“愤青”的东西,我倒是没什么,最伤脑筋的是那些所谓专家的意见。并不是在乎批评。北大的房德邻教授是批评意见,他的文章出来后好多人挖苦他,我倒不以为然。房教授可能不知道,其实他的著作就是摆在我案头的,我可以说是看得很仔细的,还做了笔记。

  而另一位教授提起翁同龢是哪一年当的户部尚书——总不能够要求我在影视作品里非得放到那一年吧?作为我来说还要深入学习这段历史知识,但是他呢,就要学一点文艺常识。后来的结果是只有他说话的份,没有我说话的份。其实华尔街日报三次要求采访我,朝日新闻通过外事局要求采访我,赫尔辛基报、华盛顿邮报、亚洲周刊,我都拒绝了。

  我现在不太愿意提这些了。在我们湖南电视台做的名人采访里,他们问我出名以后感觉是什么。我开玩笑说我出名已经三次了:1980年代初刚刚写戏剧的时候,我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由中央歌剧院演出的,当时在歌剧界还是有很大影响的,那时候我30岁不到。当时的中央歌剧院是不演国内剧作家的作品的,都是洋歌剧。第二次是我写了湘剧高腔《山鬼》,在国内外戏剧界都有影响。这回算是第三次,风声就闹大了。我对这些,用句套话说就是比较能正确对待了,波澜不惊吧。我觉得我是个艺术家,不是政治家,不会用那些个外交辞令。我也高兴,有时候也愤怒,但是真的没有那种想作秀的浮躁。

  影视剧的创作和舞台剧的确不同,抛开现在喜欢讲市场经济——其实我也根本不懂市场经济——应该说它考虑得更加实际一点,甚至可以说更加急功近利。观众希望看到什么东西?一是平常自己心目中经常想象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东西,他希望在人物身上得到体现;再一种是他需要的情感。对李鸿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共鸣、争议?观众可能没有意识到,大家对这段中国历史的那种屈辱感,其实是一种潜意识中的爱国情感。没有谁去把这个东西拎出来升华,但是他们在李鸿章身上看到了。他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呼应。赞同的人,会感到幸福:对啊对啊,咱们中国人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从来不说我们这个戏是在说体制,我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唤起我们一种爱国的情感。还是那句话:不要老是把我们的先辈说得一无是处。

  我写了这部戏的前段,整理了故事大纲。制片方对我的进度不满意,所以我没有继续完成。如果说全部由我来写完,人们可能会被艺术的力量所感动,而不会为里面的政治说教感到不安。这是我心中很难解的一个东西,当然已经过去了。

  如果有谁说我的东西怎样怎样,不服气,那就看我以后的作品。很多年以前北京的一个专家写文章说,盛和煜是中国最有实力的剧作家之一。我就说,您改一个字,改成最有潜力的。我现在还像刚出道的毛头小伙子一样,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最有潜力的作家,谁也不怵。看我以后的东西。将来的创作,我想重点还是放在历史题材。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惠普笔记本岁末促销
查博士杯搜索高手挑战赛征选搜索王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