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关注2003中国:民主政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3日11:07 南方周末 | |
姚立法及其追随者 -姚立法的第一:姚立法当选为人大代表前后创下了许多个潜江乃至全省全国第一:第一个公开竞选人大代表这一职务,第一个以由非正式候选人当选为人大代表,第一张市人大会议上的反对票,第一个申请做专职人大代表的人,第一个定期或不定期向选民述职的人大代表……12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市民对姚立法说:“你落选了,我还是要叫你‘姚代表’ □本报记者 黄广明 “民权”、“法治”、“监督”、“腐败”、“参政议政”……当这些词语不断从一群肤色黝黑、头发蓬乱、衣衫破旧的农民口中蹦出时,不免令人惊讶。 这是12月24日湖北省潜江市人大代表姚立法家中的一幕。十多位今年市人大代表的民间参选者齐聚一堂,接受记者采访,其中有工人、农民、教师、村委会主任。 他们只是今年潜江41名人大代表自荐参选人中的一部分。 榜样的力量 “潜江这次有这么多人站出来竞选人大代表,姚立法起了领头羊的作用。”非政府机构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说。李考察了今年的潜江人大代表选举。 姚立法,男,1958年生,大专学历,潜江市实验小学职工。从1987年开始,姚立法开始以普通公民身份,自荐竞选潜江市人大代表职务,在13年四届选举中,历尽曲折,屡败屡战,终在1999年当选为潜江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自荐竞选成功的人大代表。 姚在任市人大代表的五年中,提交对一府两院的建议、意见和批评187件,占大会收到的建议案总数459件的38%;平时所做视察调研、为民请命之事更不计其数,足迹遍及潜江的城镇乡村,在当地享有广泛的知名度,被群众呼为“姚代表”。 2003年9月,姚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5家机构授予“新时代中国改革之星——25名最具改革理念的中国农村改革人物”称号。 而在此之前,不少人对于人大代表是不知所谓也不以为然的。“开始我对姚立法没好感,那是刚听说他是人大代表的时候。”下岗工人关明山当时的逻辑是,人大代表也是当官的,而当官的人中有不少贪官污吏。“姚立法的行动让我改变了看法。” 今年,56岁的关明山自荐竞选市人大代表。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他曾“对政治上的东西毫无兴趣”。 泽口镇教师严清金年过七旬,退休后与姚立法并肩合作多年。一次,他与姚立法到一家法院提起诉讼,姚与立案庭庭长发生争执,庭长当即叫来法警,姚则掏出代表证,庭长见状态度马上缓和下来。“当人大代表实施监督和反映问题空间大、权力大、效果好。”严清金说,这是他参选的直接动机。 马兴田,江汉油田高级工程师,他描述自己从前“一心扑在技术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从1999年前后开始,充斥媒体的腐败大要案、煤矿爆炸之类的报道,让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他发现,“解决社会问题比解决工程问题难一万倍”。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姚立法,这次,他参与了代表竞选。 “我们没有想到人大代表能有这么大能耐。”参选者们无不表示是受了“姚代表”的启发和鼓励。 潜江此次自荐参选的41人中,在职和退休教师11人,村委会主任5人、法律工作者4人、工人9人、农民12人。“范围几乎涉及社会各界,所代表的利益更广泛,这一点,北京深圳两地都不如潜江。”学者李凡说。 人大代表的利益诉求 “我曾经不想参政,现在是不参政不行,”关明山说,“有了权力才能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拥有30多年工龄的关从湖北省轻型摩托车厂下岗后,除了领到2万多元的“买断费”,再无任何补偿,政府也再无任何救助。与关一样生活困苦的下岗职工,在潜江为数不少。此外,广大职工还对巨额的企业资产却以低价拍卖心存疑惑,“假如能当选人大代表,我一定会向各方反映广大下岗职工的疾苦,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要求政府依法解决他们的困难。” 自荐参选者们普遍表示,参选的主要原因就是能代表自己所在群体“说话”。 52岁的张家立是潜江市竹根滩镇董滩村农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属一级残疾,妻子同样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这次,他就是“想看看残疾人有无竞选人大代表的权利”,在竞选过程中,有村镇干部对他说:“你是什么人,还想当人大代表。”张回答:“我是中国公民,我当代表,就是要为农民说话,为残疾人说话。” 同样52岁的曾祥均,则是董滩村村委会主任、镇人大代表,如果没有选举,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当上官”。从1991年起,为反映村里的腐败问题,曾祥均开始频繁上访,并因此而遭人殴打,还曾被非法拘禁过,家里已经一贫如洗。 1999年,在姚立法和严清金的帮助下,董滩村民罢免了原来非法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而大家眼中最落魄的老上访户、某些干部眼中的“刁民”曾祥均,在重新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2年底村委会换届选举,曾祥均得以连任。同年,他又被选为镇人大代表。 尝到选举甜头的曾祥均今年再接再厉,又竞选市人大代表职务。 村民的努力,换来公正选举,使得原本干群关系极度紧张、村务也因此混乱不堪的董滩村焕然一新。在这样的变化中,董滩村的民主意识空前高涨。今年,小小的一个董滩村就有近十人竞选人大代表职务,其中多数为普通农民。 “只有自己有说话地位,才能为老百姓说话。”在自荐参选的62岁村民杨盛能看来,当选代表,就有了说话的地位。在村里,他是群众公推出来的财务审计员,在审计被罢免的那一届村委会的财务时,他清理出200多万的问题账,但作为一普通百姓,说话“别人理都不理”。 下一届还要参选 9月中旬,潜江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启动。 11月2日,离11月28日正式投票还有20多天,在姚立法的召集下,41名自荐竞选人来到潜江电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由姚立法主讲,两个多小时的学习中,大家提问,讨论,交流竞选心得,气氛热烈。 随后,大家满怀信心地投入竞选——散发材料、宣传法规…… 11月28日,最终选举结果出来,包括姚立法在内的41名自荐竞选人全部落选。 此次潜江选出的316名人大代表中,工人79名,占25%;农民102名,占32.3%;知识分子28名,占8.9%;干部110名,占34.8%。非共产党员32名,占10.1%。相关数字是,中央和湖北省要求非党代表应占35%,知识分子代表应占20%。 虽然没有一人当选,同时对选举中的公正也深表怀疑,竞选者们还是表现出相当的乐观,“下一届我们还要参选。”一位教师说。 ●关注理由 2003年,注定要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县区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一群有志于参选的各界人士骤然涌现,他们公开竞选人大代表职务。其中,媒体广泛报道的有北京和深圳两地。 今冬北京,22名选民以自荐方式寻求候选人提名,其中高校学子10人,“有产阶级”业主6人,学者和律师等专业人士6人;深圳今年四五月份举行的区级人大代表选举中,12名选民自发出来竞选,以维权业主为主。 而更令人惊异的,却是一个城乡人口刚过百万的内地小城——湖北潜江,这里涌现出的自荐参选者竟达41人,超过京深两地之和,而且几乎涉及社会各界,所代表利益更为广泛。 但他们无一当选。 同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经济特区相比,潜江这一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表现,显然更令人瞩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