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执政为民是走向共同福祉的必由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3日13:19 新华网 | |
迈入新年的门槛,我们禁不住要回首俯瞰过去一年所走过的路径。其中有不少值得国人骄傲的记录和进步。尽管我们遭遇了SARS肆虐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冲击,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然保持了8.5%以上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6位),中国的人均GDP终于越过了1000美元这一发展加速起始线,我们已经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新阶段;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杨利伟在太空中向国 2003年已悄然离去,这一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过去不曾有过的启迪与思考。首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SARS如同瘟疫一般带着致命的病毒猛然袭来,这使已经久违大面积突发性致命传染病的国人几乎感到普遍的恐慌和无助,实际上这恐慌和无助至少部分地来自于公共信息的缺失和对某些官员习惯性遮掩论调的不信任。许多严峻的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昭示我们:我们的公共政策,尤其是公共卫生政策和预警、应急救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的。 SARS肆虐还给人们提供了集中反思的机会,不但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亲情和友谊的温暖,更使人们重新思考和度量有关倡导生态文明和建立个人与公共卫生习惯的价值。 另一个值得人们长久记忆的事件是孙志刚受虐致死案件,因为这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公民被无端迫害致死,引发了普遍的社会义愤和对人权意识的再次呼唤。新一届政府对此事件做出了迅捷和积极的反应,不仅使涉案责任者受到应得的惩处,而且加速了原有的收容遣送法规的废除,代之以新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救助法规。 此外,与民权相关的诸多事件也表现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方面,因官商勾结、权力腐败而导致的一些掠夺公民正当资产收入、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曝光,引发人们对土地征用制度之合法性和公益性的质疑。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和试行新的土地征用方式,向合法权益拥有者提供市场化的补偿选择,已经提出多年的私有财产保护条款也将被正式写入宪法。 长期拖欠工资是商业信用缺失和雇佣关系恶化的突出表现,如今几乎已经演化成普遍的社会现象,农民工往往是被任意欺诈和剥削的对象。家庭生活贫困的体力劳动者在劳累一年之后竟然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钱,甚至要由总理亲自发话,替无奈的弱势劳动力讨要工资。其实,不能按期领到工资的还远不止农民工一个方面,有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甚至将拖欠工资当作一种常用的经营手段,这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少数个人不法财富的迅速积累。 这一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会职能的实际缺位,反映出现行法律未能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制度的进步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代价,孙志刚之死、SARS和多次矿难所夺去的许多生命、因拆迁侵犯私人权益和拖欠工资而死的许多公民事实上都为2003年中国的制度进步做出了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贡献。只是这样的代价显得过于沉重,让人难以为这样的制度进步发出欢快的庆贺之声。 然而,我们还是应当感到庆幸,毕竟我们每前进一步,就会少一些无谓损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死亡,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在市场规则尚未普遍确立和完善的今天,政府依然是帮助人们利用市场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公共权力应当得到有效制衡与监控,公共政策及其决策过程应当具有更大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了我们的共同福祉,我们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因为权力来自于人民,它应当为民所思,为民所用,“执政为民”的思想是走向共同福祉的必由之路。(撰稿/夏业良)(来源: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