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潮:留学低龄化现象大家谈(之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20:3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部 | |
武汉一位十几岁的中学生,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远赴英国留学。在英国期间他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花光了父母辛苦积攒的50万元学费,最后瞒着父母偷偷回国在一家酒店当起了门童。这名武汉中学生的留学经历引起了大家对于留学低龄化现象的关注与讨论。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今日论坛(晚间版)》和《新闻观潮》连动 留学低龄化现象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以前说到出国留学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出去的比较多,现在中学生留学却成了一种时髦。据说目前中学生出国留学的数字每年都在以40%的速度递增,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现象更是突出。 父母把孩子送出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程,但是一些孩子出国之后,花尽父母钱财又学无所成,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武汉少年王濒(化名)的经历就是典型。 今天早晨的《新闻纵横》和《今日论坛(晚间版)》节目中继续播出了留学低龄化现象聚焦的报道,听众反响强烈。在此情况下,1月2日晚9点10分直播的《新闻观潮》继续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远赴国外留学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直播间里,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女士同留学咨询专家、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小平在《新闻观潮》直播间里展开了精彩而激烈的辩论。直播间外,听众和网友通过节目开通的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以及新浪网上的“央广论坛”纷纷加入讨论。 针对广大的听众和网友提出的问题,两位走进《新闻观潮》直播间的专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青少年问题专家的陆士桢女士认为,各国之间的交流是长期、必要的,要客观地分析留学的利弊,不应该一概而论,因为在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踯躅不前,对中小学生到国外留学持全面怀疑态度是不对的,但也不能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应该清醒地认识留学的目的,送孩子到国外到底是为了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且要对孩子自身状况以及寄宿学校的真正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成功地完成学业。 留学咨询专家徐小平先生认为,出国留学本身就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补充,但是留学不能作为教育的主流。出国留学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习外语、专业知识。亲情教育和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国留学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但是一定在出国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些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提高自身外语的水平,以保证出国后尽快地适应并投入到学习中;其次,对留学目的地的具体情况要有一定了解,谨防留学中介公司以及外国“垃圾学校”的陷阱;再次,要走出只有出国才能学好外语的误区。徐小平认为“中国之声”对留学问题的联动讨论非常及时和必要,能够促使整个社会对中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情形的梳理,教育不只是书本知识,个性、天性、才华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必须尽快完善的一个方面。 在节目直播期间,《新闻观潮》还连线了一天前刚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黄亭亭。 作为一名成功的留学生,黄亭亭认为年龄和学历并不能成为留学的界定标准,但是在完成大学课程以及心智的成熟可以使留学生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在国外,十四五岁的小留学生出现问题的往往是因为他本身思想不够成熟和适应能力不强,但更重要的是家长没有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在生活中予以指导。保障小留学生在国外顺利完成学业,家长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知识积累的主要阶段,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那些急于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应该充分考虑到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承受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的教育情况和教育方式的前提下,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成才道路。而不要一味地赶潮、跟风把孩子送出国,否则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如果孩子在留学期间出了问题,家长也会后悔不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月3日播出的《中国调查》,1月5日播出的《新闻纵横》、《今日论坛(晚间版)》和直播互动节目《新闻观潮》,还将继续关注中小学生留学引发的社会话题。欢迎广大网友继续链接“央广论坛”展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