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政府监督的三个着手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1:05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何方朔报道 2003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监督机制日臻完善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从政府监督,到行政监督,再到经济监督,最终达到体制上的完整监督体系建立,已经成为了政府监督机制的必有之路。 但是,目前中国的政府监督体系,仍然存在着空白多、力度小、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措施不完善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对于中国的政府监督,应当从经济监督、行政权力 2003年6月,审计署长李金华在全国人大的一纸报告,掀起了新的“审计风暴”。李金华认为,目前的违规违法问题,一个是有些国债资金使用,管理比较混乱,效益不是很好;再一个,金融领域当中,金融风险仍然要高度重视,骗取银行贷款的问题在一些银行相当突出;再一个,比如非法占有农民耕地;再一个,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偏松,国有财产流失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本身,李金华“由同级政府审计部门来审计政府本身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经济监督是对于一个政府“源”和“流”两方面的监督,同时也是从根源上防止制度性腐败的一个办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开支数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政府开支出现的国债、贷款、以及土地、固定资产等经济手段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内容的经济监督,审计首当其冲。 而行政权力监督和决策监督则是相辅相成的。这从“行政三分制改革”可以看出来。2003年3月份,深圳传出的一条新闻震动了整个海内外。深圳要进行“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这次三分制改革无疾而终,但是它带来的震荡确让中国人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够进行行政监督。 对于目前我国的地方行政来说,仍然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决策过程简单化、立项盲目重复、执行过程粗暴、官员贪污腐化等问题。在这种局面下,如何能够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探索建立专门的行政执行性机构。执行机构专司执法监督,照章办事,独立运作,不承担政策制定和政策调整职能。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相对分开、监督管理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成为了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措施。 而对于决策监督来说,应当在国家基本政策前提下,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内容包括调整政府机构与政府职能,是对现时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将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达到三者协调、高效运转,以实现朱总理政府报告提出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从审计部门等政府监督单位的地位和独立性提高,从2003年十余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和大量政府蛀虫被揪出,可以看出我国反腐败决心和力度的加大。这些正在逐渐形成对政府经济行为的有效监督。但是中国的“政府采购法”等相关的行政法规仍然没有出台,对政府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大,审计部门等监督单位在政府中职能和地位仍然有限,往往是事后进行责罚,而不是事先进行监督,这些都是2004年中国政府监督仍然需要面对的问题。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