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政府:党内民主先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1:06 国际先驱导报 | |
专访党内反腐著名学者李永忠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13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党内反腐为何在今年给人印象如此深刻? 李永忠:反腐败取得的新的明显成果,来自于对形势的清醒认识。2003年2月的中纪 《国际先驱导报》:今年的党内监督有什么新特点? 李永忠:今年反腐败的新特点很多。最主要的是提出了建立制度反腐体系。这其中有一些很典型的事件,比如说我们已经制订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这部条例是13年磨一剑的成果。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来,才有了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国的反腐败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的运动反腐,第二个阶段则是权力反腐,在今年之前,我们基本上处于这个阶段。权力反腐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常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往往随着领导的更换而出现反复。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制度反腐的阶段。吴官正同志曾指出,加强监督、制约权力是防治腐败的关键。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一种中下游和支流的治理,而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制度反腐则是要把治理从中下游推进到上游,从支流推进到主流。 《国际先驱导报》:除了这个最重要的特点外,还有一些什么别的新意吗? 李永忠:2003年有很多第一次。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公开处理13名省部级高官,查处和曝光的力度都很大,而且第一次在通报中公开表扬举报人。我们还第一次将中央巡视组的临时巡视改为专门巡视,5个巡视组对31个省进行了专门的巡视,成果明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突破就是中纪委连续进行八年的随机抽样、直接入户的“党风廉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2003年,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满意的人数第一次过半,达到了51.9%,而最低的1996年这个数字只有32.8%。另外,我们在改革和完善纪检体制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对试点单位的纪检监督派驻机构、派出机构,不再受同级党组领导,改由纪委直接派遣。由此中央巡视组也不再对其进行巡视,而改以直派纪检组长和监察局长到这些单位,进行监督工作。 《国际先驱导报》:您觉得党内监督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永忠:最大的困难是受制于党委和“议行合一”领导体制的局限和影响。“议行合一”的权力架构造成了党内权力失衡,管理失控,监督失效,教育失误,自律失败,根源就在于党内的权力分解不够科学,配置不够合理。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我们注意通过放权去增加活力,而忽略对放权后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致使监督不到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国际先驱导报》: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它吗?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我们在明年或者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 李永忠: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特别是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对民主由“手段论”、“目的论”升华为“生命论”。苏联和东欧剧变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我们的领导人同时也意识到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所以中央的想法是通过党内民主来示范和带动党外民主,通过高层的民主来推动基层的民主。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发展民主和强化监督必须以制度来保证,党内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合理的监督体系,加强决策、执行的监督,特别是对各级主要领导的监督。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对党委的“议行合一”进行改革,推进党内权力科学分解、合理配置。 《国际先驱导报》:您能不能具体谈谈党内的分权应该如何推进? 李永忠: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我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功绩有三:一是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推动了全党思想的解放,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在科学分解、合理配置党内权力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确立了“领袖”是一个集体的原则,重建了党的各级纪律检察机关,为发展党内民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过去人们更多的是看到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思想的解放。其实,三中全会在科学分解、合理配置党内权力方面的功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党内分权科学、合理了,党政分工、党政分开解决起来就会比较稳妥和顺利。当前,各地正在不断扩大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就是党内科学分权的具体改革。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