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该发给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9日06:50 杭州日报 | |
基层操作有难度 记者调查发现,怎样确保这笔救命钱能够“实至名归”,是当前低保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2年,低保政策由按应得收入改为按实际收入计算后,原来被排斥在“低保”之外 山东省民政厅低保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当前居民家庭收入不透明,只靠家庭摆设也不能准确判断其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居民自觉申报,再辅之以调查走访邻居、公示检举等方法,手段很有限。怎样保证低保对象“进来的”和“出去的”都符合条件,是个普遍性的难题。 来自企业和有关部门的不配合也困扰了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按济南市规定,企业对下岗职工应发放一定的生活费,有的单位为了转嫁负担,乱开收入证明,把包袱推给政府。 山东长期从事低保工作的有关专家介绍说,当前低保工作还存在一些政策空当,亟待完善。例如,政策规定,下岗、失业、离退休人员等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应得收入的,按实际收入核算,但对6个月以下的没有相关政策规定,给基层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低保人口三大难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一部分人下岗失业,还有一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陷入贫困。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群体衣食可以得到保障,但子女上学、医疗、养老是让他们头疼的三件事。 目前,山东各地都设立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用于抵减贫困学生的杂费、书本费等,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高中阶段的助学制度还不尽完善,面对非义务教育阶段高额的学费,贫困家长往往愁眉不展。 当前,因病致贫现象十分突出,低保户家庭往往都有一个或几个病人,疾病使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低保人口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法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金,有的干脆就没有养老保险,养老问题也很突出。“老了以后怎么办,不敢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许多低保户对记者说。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和街居干部建议,应尽快构筑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互助服务相结合,切实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子女上学、医疗、养老、住房等生活难题。低保人口的生活希望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给贫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在想方设法给他们安排就业,但是仍有一部分贫困人口由于各种原因找不到工作岗位,就业难成为低保人群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 倪俊炎,53岁,耳聋,原济南市电风扇厂职工。去年7月,企业破产后,他拿着9个月的失业救济金回到家里,此后企业一分钱没发过。妻子崔正云,50岁,1998年农转非,患三叉神经痛,一直没有工作。女儿倪莉,23岁,中专毕业,有短暂工作,后下岗。儿子17岁,在济南一所技工学校上二年级。从2001年7月起,每月享受256元“低保”。 记者问:“你们一家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妻子崔正云说:“我们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就业上,只要有工作就有生活保障。一个月没活干,一家人就要‘瞪眼’。在就业上,街道居委会、劳动保障中心都为我们操心。但我们年龄偏大,身体又差,尽管不怕吃苦下力,但找个活儿实在不容易。这200多元低保金,是我们一家的救命钱,可是光拿政府的钱,也不好意思,我们也想自己出一份力,拿一份钱。” 这几年,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想方设法为城市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光吃“低保”仅能维持温饱,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业是惟一的出路。“应保尽保”遭遇瓶颈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低保的资金都大幅增加,但不少民政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财政状况越到基层越紧张,而低保负担越到基层越沉重。“应保尽保”能否实现,受到基层财力的很大制约。 据反映,当前,中央、省、市财政相对宽松,区级财政往往很紧张,但低保对象比例却相对较大。“低保资金分级负担的政策好制定,但有的地方是吃饭财政,工资都发不出来,怎么保证低保资金?”山东省低保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对此,山东省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加大转移力度,把上级资金向困难地区转移。 民政部门有关人士建议,中央、省、市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基?愕淖浦Ц读Χ龋哉鞯迹鞫缁岣鞣矫婊裕钩涔乙虿屏υ斐傻木戎式鸩蛔悖銮可缁峋戎恼寰檬盗Γ徊嚼┐蠡闫独丝诘牡捅8哺敲妗A硗猓枇⑸缁峋戎鹨彩翘岣呱缁峋戎降囊桓鲇行е佟>菪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