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伙伴回忆王怀忠 那时三人共穿一条裤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9日08:49 东南快报 | |
少年相依为命的伙伴,现在卖烧饼。王怀忠:孤儿副省长死刑犯 2003年12月29日,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一审被依法判处死刑。 孤儿、社教员、记工员……副省长、死刑犯,从来到这个世界时的赤贫,到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的近千万元涉案金额,回顾王一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王怀忠的少年伙 2004年第一个周日的上午,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十字街口,55岁的王魁仁正在一言不发地打烧饼。一周前,他从电视上得知了王怀忠一审被判死刑的消息,话就比平时少了许多。 “俺真没有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王魁仁一边将炉内烤熟的烧饼换下来,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从他出事那阵子起,俺就一直在打听,俺早就知道他会有今天——他的罪孽太深了,谁也救不了他,他是自寻死路呀。” 在这个离亳州市区五六十里地、与河南永城地区鸡犬相闻的小镇,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能理解王魁仁的复杂心情,这并不仅仅因为他和王怀忠是乡邻的关系,还因为在40多年前,他和王怀忠曾经有过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那时候,俺们三个都是孤儿,都住在孤儿院里,好得可以用‘穿一条裤子’来比方。可现在,俺们三个只剩下俺一人了。”王魁仁摇摇头,仿佛想将满脸的凄凉甩到地上去。三人共穿一条裤子 1960年,王怀忠刚刚满14岁,那一年,因为饥荒,他的父母相继饿死,只剩下他和两个瞎眼的哥哥。第二年,王怀忠被政府安排进了当地的孤儿院。在这里,他和比他小几岁的王魁仁、杨绳结成生死之交。 “俺们都没有爹娘,所以三人格外亲,吃睡都在一块,像亲兄弟。在孤儿院里,虽然政府管饭,但都吃不饱,俺们就轮流出去要饭。因为俺们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去要饭,谁就穿上裤子,要回来三人一起吃。”王魁仁回忆说,“吃饱了就在一起玩,他的脑子特别聪明,玩啥都玩不过他,而且他还特别勤快,总是帮孤儿院里干些杂活。” 这三个苦命的孩子在孤儿院共同生活了近两年,直到王怀忠被推荐到邻近的张大庄公社当通信员。过了几年,王魁仁参了军三人从此分离。王怀忠命运出现转机 从孤儿院出来后,王怀忠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聪明好学,加上人特别勤奋,1963年,他被组织上推荐到霍邱县搞了三年的社教活动。社教活动结束,他被分配到亳县城西的十八里区任团委书记,后又调至亳县十河区赵桥公社任党委书记,接着是十河区区委书记,城关镇镇长、党委书记……一直到亳县县长、县委书记,阜阳地区行署专员,阜阳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仕途顺畅,平步青云。 王怀忠自顾一路做官,王魁仁退伍后过着属于他的生活,互不相干。但随着杨绳前几年因病去世,王怀忠最终因触犯国法沦为阶下囚……在观堂镇街口打了近10年烧饼的王魁仁,想起40年前三人的甘苦与共,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堂侄眼中的王怀忠 应该说,在基层工作那段时间,王怀忠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当地一位老干部评价他说:“那个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想干一番事,而且风风火火,效率很高。大家都有些服他。” 在观堂镇陈大楼村林场,记者见到了王怀忠的堂侄王月亮,说起自己的叔叔,他同样心情很复杂。自从王怀忠走上仕途,王月亮和另外两个堂兄弟一直在陈大楼村过着本分清苦的农村生活,一天也没有改变。 “他几乎不回来看俺们,有两次回来,也是在刚到县里当领导的时候,是回来慰问特困户的,给他们送些面油。每次他身边都围了好些人,俺们也不敢到跟前去。” 王月亮有两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但在当年,由于家境贫寒,他们上学时被免去了部分学费。“德忠希望学校” 在从观堂镇前往陈大楼村的路上,记者看到一所很气派的学校,校门口墙上刻着几个苍劲的大字:亳州市德忠希望学校。“德”,为捐出善款的安徽省某公司总经理名字中的一个字,“忠”自然就是王怀忠。 该校张校长解释说,德忠希望学校建于1995年,当时王怀忠正在阜阳行署任上,“大概在1993年下半年吧,他刚从亳县调到阜阳,我去找他,在传达室等了半天,恰好他开完会出来,就问我什么事,我说我们那儿的学校房子破旧得不行了,能不能给想想办法。他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你先回去吧,这事我知道了。” 张校长以为这事没戏了,哪知道过了一年不到,一笔120万元的捐助款就打到了学校,接着建起了教学楼和办公楼。人们都说,这笔钱是王怀忠争取过来的,建校的事他一直放在心上。所以,有人提议,将上述两人的名字嵌进校名,该提议随即被采纳。1995年底,王“情绪很高涨”地回到了村里,为新落成的学校剪了彩。 观堂镇地处偏僻,当地人以种蒜、药材和粮食为生,人均年收入千元左右,日子不太好过。王怀忠除了办起这所学校外,再没有为家乡人谋过其他的福利。王怀忠叫“王三吹” 是想刻意在家乡父老面前营造出“好官”的假象,还是其时王尚保留有本色,贪欲并未膨胀,别人无法知道,观堂镇人更无法知道。但就在观堂人还在以王怀忠为荣的时候,王心中所存的善已经越来越少,渐至消失无形,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以极快的速度向罪恶的深渊滑去。 在当地,王怀忠留给老百姓最直接、最表面化的印象,就是好大喜功,浮夸成瘾。王在当地还有个外号叫“王三吹”,他曾经对外宣称:阜阳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市;有京九线上最大的列车编组站;有全国最大的养牛县——蒙城。阜阳机场入不敷出 为了让虚构的“繁华阜阳”有些实质的内涵,王不断让自己的异想天开快速出炉,全然不去论证其可行性。修机场、建电厂、搞城市开发、虚报GDP数字……王逐渐无力自拔,走火入魔,将阜阳近千万老百姓带入了苦海。 在修建机场时,某行业协会竭尽全力,筹到20万元集资款,报到王怀忠那里,他嗤之以鼻,说:“120万,少一分也不行。”该协会最终还是凑足了120万,填到了阜阳机场的“窟隆”里,但据说,当时的被摊派者,如今借贷仍没还清。还有众多做小本买卖的个体经营者,也一律被摊派三五千元不等,以致命令一下,众人纷纷关门逃遁,阜阳市面一片萧条。 阜阳机场耗资2.5亿元,投入运营后客流量严重不足,不但没有收回投资,每年还要往里投钱。即使这样,王怀忠还向一些航空公司许诺,只要放航班过来,坐不满不要紧,空出的座位照样算钱,由阜阳市来补齐。其荒唐程度匪夷所思。王怀忠性格缺陷 除了很多已经上马并最终成了“政绩工程”的项目外,还有一些流了产,使得阜阳的元气总算没有彻底丧失干净。据说,阜阳编组站建成后,王又萌生一个宏伟的构想,就是建一个大型的列车修配厂,投资以百亿计。此构想最终没有付诸实施,原因不得而知,但阜阳百姓侥幸逃过一劫。 其实,王的性格中的这些缺陷在早些年就已经显现,一位在社教时曾与王共过事的老同志说,那个时候,王怀忠就喜欢整天揣摩上级的心思,做些让领导高兴的事,报喜不报忧,“我觉得那是他上进心强的一种表现,再说要往上爬,讨好领导是一条捷径,但没想到,最后他竟发展到这种程度。”一对政敌水火不容 王怀忠由亳县升至阜阳任上之后,即与“坐地虎”肖作新之间水火不容,虽未撕破脸,但面和心不和,互相在心里算计对方。或许是急于扩充自己的势力,王大肆卖官鬻爵,发展羽翼。据先前那位曾在社教时与王共过事的老同志回忆说,他当年从部队复员回来后,有一次碰到了王怀忠,王隔老远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说:什么时候回来的?工作的事怎么不来找我?过两天我给你换换。此后王又多次就此事与他联络,但该同志一是看不惯王的张扬,二是复员后安排的单位还满意,故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 “只要他想提拔谁,说一句就行,谁也别指望对着干。”这是熟悉王怀忠的人所共认的。 王怀忠如此张狂,难道就没人持一身正气,“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记者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线索。在当地少部分人中间传闻,导致王“落水”的是因为一封举报信,直接寄到了中纪委。但又有传闻说,这封信是肖作新的一个亲信炮制的——到头来还是“派别之争”。巨贪年进百万 在一审时,法院认为:王在1994年9月至2001年3月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贿赂折合人民币517.1万元,另有480.58万元个人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按平均计,王每年贪款153.5万元。 作者:合肥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