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大力发展电子战反制大陆“北斗”导航卫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9日11:04 国际先驱导报 | |
台军正大力发展电子战能力,未来台军计划建立一个跨陆、海军的整体电子战防护网,并建立一支从事电子战的数字化部队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朱显龙报道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方将领1月1日透露,台军已经在规划筹建“反制卫星侦测及通信干扰GPS定位导引武器系统”,以便未来有能力在战时对大陆的“北斗”导航定位等特定卫星实施干扰。 反制“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据报道,台军将领宣称,大陆自行发射的代号“北斗”的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除商业用途外,也用于部队指挥与精准攻击。而“北斗”卫星不受限于欧美先进国家的卫星,若两岸开战,即使欧美关闭解放军使用的卫星频道,大陆仍可使用“北斗”系统进行精确攻击导引和战场指挥等。该将领还表示,台军在主动防御方面已发展全频段的干扰机,可针对太空的特定卫星进行干扰,而陆军电子战排已具备此一干扰能力。台军规划筹建的“反制卫星侦测及通信干扰GPS定位导引武器系统”计划,将发展全频段的干扰能力。 据悉,台军反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为“硬杀伤”和“软杀伤”。前者是直接攻击导航卫星和地面控制中心,后者主要是进行电子干扰。具体做法就是用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攻击“北斗”地面控制中心、使用全频段干扰机针对L和S频段进行全面扫描干扰。另外,台军还在加紧采购和研发用于攻击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干扰卫星导航通讯的反辐射导弹和脉冲武器。 全面筹划对大陆电子战 台“国防部长”汤曜明最近在“立法院”明确表示,台军正在积极组建电子战、资讯战及特种作战等专业部队。台军未来5年军事投资预定花费6052亿新台币,其中信息战与电子战项目为最大宗,占28%。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拟制的电子战发展分为三阶段目标:近期加强信息安全;中期以加强电子战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强化电子侦测、电子攻击、电子防护等电子战能力;远期建立数字化部队,形成攻防兼备的信息战能力。 在实战方面,台军多次在不同规模的作战演习中进行电子战、信息战科目的演练,并设立反信息战科目。台军电子战的基本设想是,首先进行“摧毁性电子作战”,即战时由战机携带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方防空雷达站,打开“安全走廊”,使自己的战机安全进入目标区;其次是“攻击性电子战”,运用电子战飞机、遥控无人飞行器及战术空射诱饵等,干扰对方防空雷达系统及指挥通信系统,以图使之暂时失去效用;三是“自卫性电子战”,由战机挂载自卫性电子反制系统,尽可能防御对方防空武器侦察、测量或锁定目标,以保护自身安全。 为了实施电子战,台军整编了一个电子战营作为指挥和指导单位,由陆军统辖。其中的第一个电子战实验连部队已于去年成军。这支电子作战部队,由美国提供电子战侦测定向和干扰系统以及一批可以对抗跳频通讯的配套装置,部署在台湾北部第六军团的第三作战区。台军方宣称,该系统经过多套系统交叉比对和三角测量,可以自动将大陆的电磁波辐射源定位,并登录对方的电子战参数,其威力范围约达一个战区,有效距离数千公里。目前,台军电子战部队包括通信电子侦搜系统、防空预警战情管制系统、空军自动化电子侦测预警系统、陆军电子战营、海军观通预警系统。 两岸对阵优劣分明 台军认为大陆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有为攻台武器提供导航、控制和精准打击的功能,是制高点的军民用尖端科技,因此台军亟欲采取对抗措施。然而据台湾军方透露,台军目前不可能直接攻击大陆的“北斗”卫星及地面控制中心。因为“北斗”卫星轨道高达36000千米,即使是美国也无此攻击能力。另一方面,台湾也没有隐形战机、远程轰炸机、巡航导弹、远程地对地导弹,台军不可能渗透到大陆内陆地区摧毁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和瘫痪整个系统。 在电子侦察、测量方面,据台湾《全球防卫杂志》报道,大陆此前一次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经过台湾海峡时,采取的“雷讯静默”措施使得台湾相关单位无法掌握行踪,尤其在台空中预警机和电战机成军、侦测能力大增后仍无法实施有效监控,显示大陆船舰通过台海时已成功利用电子战装备对台湾进行有效的电子反制,也表示过去甚少公开电子战信息的大陆海军已用实际行动展现电子战能力;同时也打破台“国防部”的制式回答:“一切都在‘国军’的监控和掌握中”这个百分之百的神话。台湾军事专业人士指出,大陆已普遍使用光纤通讯,而光纤可以防止敌方截收通信,只有直接进入光缆或系统中才能截听信息,但这种动作很容易被察觉并采取反制措施。 在电子战攻击作战方面,台军多次向美国表达采购“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意愿,但均遭到拒绝。台湾以“天剑”二型导弹为母体,自行研制的反辐射导弹还处在研发之中。美国提供设备的陆军电子战实验连尽管有较强的侦搜能力,但不具备干扰大陆通信、指挥、控制与电子战系统的实力。台军规划的“网军”尽管有相当的实力,但比起大陆庞大的网络战资源和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并非同一水平线。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