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体面就业”是对弱者尊严的保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9日18:41 新京报 | |
作者:张金岭 据1月8日上海《东方早报》报道,最近上海市市长韩正谈到了上海人的就业观,认为“上海人过分爱面子”也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就业。他说,上海正在针对上海人的这种性格特点推出一种“体面就业”:为别人做保姆、服侍人,上海人不大愿意干,但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设立“社区服务人员”的岗位,一方面形成了一个群体,另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社 这些年来,我们常能读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地方的政府常向下岗失业者担保说,只要不挑不拣,保证有活干,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那些本来就面对着较大的社会落差和心理落差的下岗者感到很没面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面就业”的出现,让人感到心里很暖和。 一个人的境遇,决定着一个人的心态。绝大多数人的社会心态,都难以超越自己的生存背景和现实状态。我们很难指望每一个为生计奔波的下岗失业者,在年龄、技能等等因素的决定下,在已经很难进入社会主流职业群体的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知道,在某种有形的无形的壁垒面前,人有时是很脆弱的。很多道理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比如,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就是光荣的,所以不管干什么都是光荣的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心理的,习俗的,人际的等等。这就需要在扶助他们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予尊重。 “体面就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社会在扶助弱者的时候,有义务避免给弱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比如,在给贫困家庭“送温暖”的时候,是不是尽量不照相,尽量少搞轰动效应?是不是可以用一种平静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如果我们对弱者的扶助,反而是在暗示和强化人的弱势心态,这无疑是对人的一种新的伤害。最近这些年来,在我们公共传媒上,在谈到再就业的时候,常常能看到那种从自己的心态和道理出发的居高临下的精英语态,不管是无意的还是无知的,都明显地疏离了民众的基本情感。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