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年10个先进单位事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1日14: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按语: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11个先进单位。今天,本报摘登其中10个单位的主要事迹。 省委办公厅:“四个提高”,高标准建机关作风 紧紧围绕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的“坚定、严谨、团结、廉政”八字要求,“成为省直 他们首先从查找不足入手,由厅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中央办公厅取经、到省直有关单位座谈,走访40多位省部级老同志,还深入各地级市征询,从而挖掘出影响该厅“三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四个方面83个具体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经过大讨论,确定以“争创模范”为标杆,以“四个提高”为突破口,高标准推进作风建设。 调整工作思路,把重心放在为省委中心工作服务上来,放在搞好政务服务上来。他们根据张德江同志提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解决人民群众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上的批示精神,及时召集省直16个单位举行座谈会,分析研究我省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解决措施,并与省委政策研究室一起,拟出了“十大民心工程”方案提纲。在张德江同志亲自过问、修改和指示下,省委办公厅与有关部门多方协调,数易其稿,有力地推动了“十大民心工程”的出台。为确保落实,主动与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协调,积极参与督促检查工作,至今已向省委、省政府写出了14期督查专报,有效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落实。 在抗击非典期间,他们每天从150多个单位收集和筛选各种信息,提供给省委、省政府领导作为决策依据。同时,把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抗非情况和广东人民抗非经验,第一时间上报给中央办公厅,为中央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为夺取抗非斗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为省委做好决策服务的同时,省委办公厅还注意发挥办公厅联系左右、沟通上下的作用,积极找准省委工作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使省委的全局工作与基层的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信访工作采取局长牵头、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变“上访”为“下访”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秘书长肖志恒还亲自带队,与高州市农业发展公司集资户上访代表对话,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省政府办公厅:四字功夫,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省政府办公厅在“扎扎实实”四个字上下功夫。 该厅领导认为,作风问题首先是精神状态问题。因此,大力倡导全厅干部继续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实干、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有一位原负责协调卫生工作的副秘书长,积极协助省长做好抗非斗争的组织、协调工作,带头加班加点。一次,带领有关处室的同志起草省长讲话,从星期六下午4时开始,通宵作战到第二天早上8时,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参加省委会议及其他会议,直到深夜。有一位副主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政府领导关于抗非的指示和决策,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当好省领导的参谋助手。由他分管的处,在抗非期间起草各类文电、报告、讲话累计数十万字,许多文稿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有一位副处长,抗非期间几乎所有节假日、休息日都没有休息过,累计加班800多个小时,其中通宵达旦的情况就有20多次,按时按质地完成了大量抗非文电、材料工作。 落实整改,是省政府办公厅抓的另一个重点。尤其是一些面向群众的办事窗口,对存在问题逐人逐岗进行查摆。如秘书处,花大力气推进政务公开,开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共网。通过这个网络,人民群众能够迅速有效地了解省政府的政务活动、规章制度,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并使群众对政府能够及时、有效地监督。省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办公室是多年的老先进单位,在这次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中高标准严要求,对不足之处逐一进行地毯式查摆、整改。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的“督察队好是好,可惜就是不好找”的意见,主动找出差距,印制了50万份宣传资料在社会上派发,扩大了影响。保卫处针对外来车辆进出不方便,到省府办事难等问题,从5个方面认真进行了整改,改进了大院传达室的验证登记办法,对属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人员改为凭身份证登记进入,做到了既加强大院安全管理又方便群众办事。 该厅除对原有150多项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从而形成办公厅整套的比较规范的、科学的工作制度外,还创新督办工作制度,加大了检查督促力度。去年重点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到服务省政府领导最关心、带有全局性的“十件大事”和“十大民心工程”上来,从各有关处室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督查组,密切跟踪十项工程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以确保“十件大事”和“十项工程”的顺利开展。省长对这一督办措施非常赞赏。 省检察院:四大举措,彰显作风改进 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广东省检察院在“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引导下,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主要采取了四大举措: ———从以往的“案件等检委会”到现在的“检委会等案件”。以前,由于检委会成员都很忙,常常是一个月才开一次会,讨论一次案件,这样的频率常常导致许多案件积压,等待检委会处理。去年以来,检委会将会议频率提高到一个月三次,加快了讨论案件的进度,基本做到有案件及时讨论,不拖延案件的处理时间,常常是检委会上大家讨论完案件后还问有没有案件,因此被戏称为“检委会等案件”。 ———由原先的“一月一报”改为如今的“一周一报”。“不要小看这个从‘月’到‘周’的转变,这样一来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张学军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以往多了四倍!但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更加及时掌握超期羁押情况,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主动、有利了。” ———积极推进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的微机联网。原先,由于执行犯在押场所(看守所、监狱、劳教所)等几家的界限不清,交接程序不够规范,也会导致超期羁押现象的出现。去年初,省检察院与公安厅联签下发了通知,积极推进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的微机联网。目前,全省派驻检察室已经与38个看守所、9个监狱、7个劳教所实现了微机联网。同时,省检察院又在致力开发“驻看守所检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保证清理纠正超期羁押工作更为及时、准确。 ———分级督办3年以上超期羁押案件。院领导分别带队到各市、县院检查纠正超期羁押情况。 四大举措实现了广东省检察环节无超期羁押的目标,也成为广东省检察院这次机关作风建设年的最突出成效。 省外经贸厅:抓软环境,创外经贸发展新优势 去年,广东省外经贸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等因素的冲击,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我省的外经贸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可喜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入世以后能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发展态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外经贸厅党组坚持把围绕作风建设抓软环境优化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来抓,坚持把软环境的建设与自身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外经贸的新发展。 一是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依法行政创造条件。该厅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加快了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清理、修订和政策调整,抓紧了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去年向外发布了第二批宣布废止和失效的17件文件清单,并提交省档案馆供公众查阅。 二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省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减少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的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该厅特别成立了重大项目报批事务领导小组,组建大项目跟踪专责小组,推进外商投资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和合同章程合并审批,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抓好重点客商和重大项目引进、全程跟踪服务。 三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省外经贸厅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出台10项扶持民营进出口企业发展的措施,进一步降低民营生产企业申报自营进口经营资格的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加快赋予符合条件的民(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去年1—10月我省新增民(私)营进出口企业5444家,全省私营企业出口达到86.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4%。 四是积极协调出台新的鼓励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3年鼓励扩大外贸出口若干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一般贸易特别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出口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为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出口,省外经贸厅还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去年7月已下发至各市,此《办法》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省水利厅: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解决 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省水利厅主动服务、组织作风调研组,由厅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湛江、韶关、清远等11个市和有关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困难,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解决水库老移民问题。水库老移民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全省有水库老移民102万人,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是移民群众的一块“心病”。为了使移民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去年以来,省水利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的决定”和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实施意见的要求,把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调整为“实行‘一村一策’、统一规划,以危房、泥房拆建为重点,同时进行‘四通一平’和村容村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人畜混居,污水横流”的落后面貌,使部分长期以来居住环境一直处于最低水平的水库移民率先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小康。据初步统计,2003年,包括省农垦系统原水库移民在内的面上水库移民约400个自然村、20385户、92089人的危房、泥房和村容村貌改造问题得到了解决,另外修房1712户,涉及8195人。移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当地群众的水平,在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是解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问题。广东省小型水库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简陋不全,经过几十年运行,工程老化,隐患突出,不少群众对此表示担心。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消部分群众的忧虑甚至恐惧心理,去年以来,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抓好隐患严重的248座病险水库的安全度汛。小型水库大部分位于山区、欠发达地区,多数地方财政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省水利厅在资金补助方面对山区和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从去年开始将补助标准由原来的30%至35%增加到现在的80%,帮助基层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省工商局:建“服务型”机关,面貌大变 广东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后,省工商局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查摆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阻碍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障碍。据统计,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共发放各种调查问卷25万多份、征求意见调查表1500多份,从服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归纳出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省工商局通过创新登记注册制度、市场监管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机制、信息化管理手段等8个方面的措施,兴起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新高潮。 如今,全省工商系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阳光工程、贴心服务活动、评议卡和监督卡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优质高效服务带来的诸多方便;限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等措施使“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广东省工商机关队伍正朝着“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执法水平、一流的服务效能、一流的后勤保障、一流的生活质量”的目标稳步迈进。 省质监局:简政放权,大刀阔斧 省质监局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切入点,作为高标准打造服务型机关的突破口,确立了改革的3条原则:不符合广东经济发展要求的必须改;企业有要求、群众有呼声的应该改;法律法规有“弹性”空间、又不违背国家质监总局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的,也有必要改。 一是主动减少审批项目。按照高标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该局确立了一条基本方针,即不该批的一项不批,不该留的一个不留。对现有审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分析,提出减少、下放、调整行政审批的4方面6类9项,己报省政府和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 二是创新审批方式。该局还对审批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做到“两个一”:建好一个大厅,改变原来各处室分别办理审批事项的做法,将行政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和质量投诉业务全部集中到办事大厅办理,真正做到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进出;联好一个网,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积极开拓网上办事业务。去年7月以来,全省有省标码所和深圳、东莞、江门、中山、珠海、惠州等市局共7个单位开通了网上申办代码证业务,走在了全国质监系统前列。去年省局共有7个行政审批项目实现了网上办理或者网上下载表格。仅网上办理代码证一项,新办证企业至少减少1次以上来回跑,全省一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1000多万元。 三是规范审批行为。主要做到“三化”:首先,审批程序简化。去年一共对11项审批事项大刀阔斧简化程序。其次,政务行为公开化。实行阳光操作,增强了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把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时限、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服务范围、办事指引、投诉渠道等,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办事大厅公开栏摆放小册子等方式向群众公开。再次,收费行为规范化。由于过去不够规范,有些单位往往把行政收费和服务收费混在一起,有些收费也用足“政策”多收。为此,该局把规定收费的项目标准以及委收银行等全部上墙、上榜、上网;另一方面,主动“让利”,取消和减少一批收费项目,制定强有力措施,严禁发证、办班、评比收费,严禁“搭车”收费和乘机拉赞助。 省外事办公室:大胆改革,创新服务方式 去年,格兰仕、深圳华为等大型民营企业的头头“破天荒”地手拿公务护照出国谈生意。他们认为持公务证件更有自豪感,在国外更被尊重和信任,使他们走向国际市场的路更顺畅。这一变化,是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转变观念,优化广东经济环境的重大创新和举措。目前,突破这一禁区在全国尚属首创。 省外办大胆改革还体现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事环境方面。 省外办肩负着全省16个地级市(另有5市经外交部和港澳办授权自行发证照)和省直各单位因公出国、赴港澳的审批签证业务,年均出国(境)约13万人次的办证工作量,使省外办如同瓶颈涌塞不堪,但多年来,一直墨守坐等各地上门办事的模式。在作风建设年活动初始,党组就提出“思想更解放”、“服务更主动”的创新思路,各处室也各出新招,争先出招,敢为人先。签证处率先提出推行“邮政专递”办证服务,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新,广东未做过,其他兄弟省也未做过。护照、证件、申报材料在邮寄途中丢失、延误,这些潜在风险正是他们最大的担忧。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签证处与省邮政局进行反复磋商,在双方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终于签定了协议书。这一来,办证时间比以前缩短了3个工作日;办证所需的各项费用比原来减少了一半。据对梅州、河源、韶关、清远、茂名、阳江等9个边远地区的初步估计,每年节约经费约100万元。 去年4月,省外办再接再厉,实施“一站式”对外服务,将出国审批、赴港澳审批、护照签证三个处集中在一个窗口对外办公,方便了服务对象。但该办并没有停步,乘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东风,他们又推出了全省联网办公,实现网上审批的重大服务项目。日前,省外办组成3个技术小组分头到各地市免费安装调试网络,还举办了操作员培训班,即将实现的网上审批,不仅方便了基层外事部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增加了行政透明度。 南方报业:鼓与呼,落实“三贴近” 去年以来,《南方日报》从贴近广东省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配合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大张旗鼓、深入浅出开展新闻宣传。 一是认真宣传好我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广东省的重要讲话精神。自4月中旬以来,该报刊发的报道、评论和文章就达60多篇。 二是大力宣传南粤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斗争。记者编辑深入抗非第一线,及时传播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有力鼓舞士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我省取得抗非斗争的胜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为发展民营经济“呐喊”。该报推出了“走进浙江看广东”、“广东民企生态报告”、“浙江民企启示录”等系列报道和特刊。 四是为建设教育强省“鼓与呼”。该报去年初以“对广东教育发展的思考”为题,在头版连续推出两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随后,连续刊登“走马浙江探索广东教育大发展”系列报道。 五是为建设文化大省“鸣锣”。该报组织记者报道浙江、江苏两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做法和经验,还在文化版开设“文化大省建设论坛”,在“观点”言论版发表一大批专家学者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文章。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通关大改革,创优良通关环境 海关广东分署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创造优良的通关环境。 ———全面实施陆路通关改革。广东陆路口岸出境货运车辆每年以10%—20%的幅度递增,致使原有的粗放型口岸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解决的唯一出路在于改善通关管理机制,加大通关业务的技术含量。该署坚持从科技中要人手、要效率、要优良作风,以口岸加速通过、内地快速验放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皇岗和全国最大的车检场———东莞凤岗车检场分别启动“电子自动核放系统”和“通道自动判别系统”,通过采用电子司机卡、条形码清单、电子车牌、电子核销和电子底账等科技手段,实行企业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单、预录,快速验放,实现了陆路转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广东陆路口岸通关车辆排长龙的现象和车辆滞场时间长的问题。改革后,皇岗口岸转关车辆通关,由过去平均每45分钟放行一辆车提高到1分多钟放行一辆车,通关效率提高了40多倍。——积极推行无纸通关改革。以前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需要安排数名报关员跑海关,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办妥各项手续,而且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通关的全过程,便于企业安排生产和出口计划。如所开发的网上支付系统,将海关、银行、企业有关税费征收缴纳业务的电子数据连接,使缴纳税费时间由目前的平均半天缩短至20分钟以内。 ———大力推行“小型船舶快速通关模式”改革。他们借鉴陆路报关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广州海关率先推出的“小型船舶快速通关模式”改革,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公共数据网络和信息平台以及移动通讯短信息等高科技手段,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进行动态跟踪监管,让符合有关条件的船舶快速通过大铲中途检查站。目前,在广东分署的积极组织和大力推广下,广州、深圳、拱北和黄埔等海关现有400多艘船舶安装了快通系统。 广东分署的通关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在海关总署对全国40个海关出口放行货物通关手续时间统计中,省内7个直属海关有6个海关的通关效率都排在前10名之中。 (撰文/本报记者 朱荣燊 实习生 陈捷 通讯员 沈工委)(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