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石家庄市情报告之经济发展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6日10:25 燕赵晚报 | |
编者按 站在岁首,回望刚刚走过的不平凡的2003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取得了防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本报今起推出“2003市情报告”系列报道,回顾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推出的重要举措,向全市人民报告我市取得的辉煌成就,报告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喜人变化,以进一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把2004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2003年经济发展之最 全市GDP实现1376.6亿元,增长12.5%,创1999年以来最高增速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25亿元,增幅再次步入“两位数”(12.5%) 投资拉动“一马当先”,投资额增幅36.8%,为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技改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 工业生产增速创10年同期最好水平,达到21% 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第一大户”,出口额独占“半壁江山” 2003年是曲折而令人感到惊喜的一年。的确,突如其来的SARS曾一度让经济蒙上了淡淡的阴影,但我市全年经济仍然表现不俗,克服了诸多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取得了超出预料的好成绩,实现“跳跃性”增长,出现了多年企盼的“好光景”。 让我们透过这一个个关键词来看看我市经济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率先发展做大做强 “我们‘第一要务’的思想坚持得更牢了,发展的意识更强了,发展的环境更好了,快发展、大发展的氛围更浓了!”在谈到对2003年全市经济工作最直观的感受时,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韩宪章如是说。 其实这正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追求的一个目标。根据十六大精神,市委、市政府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并广泛调研,精心谋划200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尤其是按照省委的要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更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结合省领导对省会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做美”要求,确定了“三步走、翻两番”,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让我们更明白,石家庄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且是“率先发展”。 回望2003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在不断地审视石家庄,不断地推出发展新举措,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紧紧咬住“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放松。即使在SARS肆虐时期,仍然举全市之力一手组织“降魔”战役,一手狠抓经济建设,努力把握商机,趋利避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抗击SARS和经济建设“两不误、双胜利”。 关键词:五大特色主导产业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的拉动依然强劲。 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并把此作为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在2003年,我市紧紧贴近石家庄的市情,确定了“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定位,每一项都经过了充分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很明显,我们在尽可能地利用“机遇期”、延长“上升期”,优化石家庄的经济结构,统筹石家庄的资源,形成新的生产力布局。 当“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一词频频现身各大媒体的时候,我市已经开始围绕其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仅10亿元以上的“大块头”在建经济项目就有9个。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落户石家庄,2003年我市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积极推行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三段式联合审批办法”,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地方立法等等。 关键词: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没有重点就没有一般。只有围绕重点工作抓深抓实,才能纲举目张,活跃经济全局。为此,2003年我市确定要着力抓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六项重点。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2003年6月25日,在抗击SARS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和建党82周年的喜庆之刻,我市隆重召开“百项工程”建设誓师大会,启动建设项目156项,总投资166.3亿元。“百项工程”不失为全市人民走出SARS阴影,迅速掀起经济建设新高潮的一个“助推器”。 众所周知,投资、出口、消费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市发改委评价2003年在石家庄这“三大拉动”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保持了经济总量“做大”,尤其令人骄傲的是,投资拉动“一马当先”,成为“第一拉动力”,不仅数量大,更主要的是结构优。(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2003年,全市在建的116个重点项目中,已有冀中水泥熟料生产线、化工化纤公司聚酰胺工程塑料技改、鹿泉北方大学园等11个项目竣工,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热电厂技改、石家庄信息产业园等75个项目开工建设。安排的40个前期项目中,已有河北泛亚龙腾30万吨涂布纸、鼎鑫集团水泥二期等11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13个项目批复可研或立项。这些项目有的会直接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繁荣,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比如城建类、服务业的项目;有的则是抢占“制高点”,增添发展后劲,比如高新技术类的项目。 2003年我市国企改革打响“攻坚战”,159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其中156家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全市改革面达到88.9%。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工作全面铺开,19家企业的22所学校与企业分离。“退二进三”和“退市进郊”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金刚、天同、泵业等重点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这场触及深层次矛盾的改革最大限度为国企“松绑”,令其重新释放活力。2003年国企改革还有一个亮点———石药与乐仁堂强强联合,打造药业航母。 对外开放方面最值得一书的莫过于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从网络洽谈会到杂技节投洽会、国际电子博览会、国际健康节等等,政府不拘一格为企业“牵线搭桥”。不仅会上赢得满堂彩,更令我们获得这样宝贵的信息———全球资本向中国转移、南资北上、抢滩河北。 2003年我市出台了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崛起。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增长2.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方面更是表现出色,出口总额超过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举成为出口“第一大户”,占全市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关键词:统筹发展 2003年,在“新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越来越重视“统筹发展”,追求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按照“一特三化”的思路,2003年我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2003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市的科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群众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其他各项事业也都迈出了新步伐。 统筹发展使我市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合理,老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据统计,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41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3394元,增长4.6%。 2003年带给我们不少惊喜,但放眼全省、全国,我们的步伐仍需加快。只有快马加鞭,才能率先发展。我们对2004年更加充满期待! 相关专题:欢度2004猴年春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