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出现总体经济过热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12:4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 来自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走势较好,处于正常区间的上界,还没有出现过热的现象。据《经济参考报》20日报道,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加,工业生产活动恢复。2003年3月,工业品出厂价 格指数已经从1月份的102.4上涨到了104.6。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率前4个月都保持在200%以上。直到6月份,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利润总额增速才开始降低,进入国家宏观监测的安全区范围以内。2003年,年初的工业生产指数就达到了114.8,处于国际通行的经济运行安全区的上界。到了6月份,工业生产指数进入“黄灯区”(即预警区),处于偏热状态。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回升。 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偏热的现象,投资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上半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在7月份达到最高,为35.4%。投资在部分领域、部分行业出现了偏热的现象,尤其是房地产。面对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9月份,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的货币政策,使得贷款的成本有所增加。 再次,生产的活跃、企业效益的提高使得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有所改善。随着三季度非典对经济的影响逐渐消除,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增长速度开始缓慢提升,预计全年农户增收水平在4%左右。在2003年前3个月,企业的利润增长很快,到达了“红灯区”(即危险区)。此后,财政收入指标开始趋缓,逐步走向安全区。 其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货币流动性提高。随着投资活动的加剧,金融体系的信用规模迅速膨胀。 2003年1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增长速度为18.7%,到9月份增长到23.6%。但到了9月份,由于中央银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的扩张速度有所下降,到了11月份,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的增长速度又返回到了安全增长的区域。 另外,物价指数开始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升。2003年,中国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动了钢材、电解铝以及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此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03年也在回升,从2003年1月的100.40上涨到12月的103.3。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并不大。(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