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除夕夜聆听“年”的独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23:41 天津青年报 | |
-本报记者沈沂 年兽到下山看人间 年兽是孤单的,当人间正在欢度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节日时,远离尘世烟火的他只能在遐想中度过大年三十。遥远的某个地方仿佛传来不间断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他曾经很害怕 人间,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人间,这里应该就是天津城了,月色下的天津老城满目的红色,是用来吓唬我的吗?今天是年三十,辞旧迎新的日子,人间称之为“除夕”,即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今天是家家户户守岁熬年的日子呀。 眼前是两扇红漆木门,门上威风凛凛地站着两个门神,门的那一端传来几个小孩子唧唧喳喳的吵闹声———“这爆竹是我的!还给我!”“啊!你把我的新衣服弄脏了!我告诉爷爷去!” 孩子们的声音远了,想来是跑到后院放爆竹去了。在他们玩耍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我的耳边幻听似的出现了好几种声音———厨房里砧板都在剁肉、切菜的噔噔噔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账声;门里门外夹杂着的说笑声,此起彼伏……多温馨的除夕之夜呀! 吃饺子香气常绵延 年兽是孤单的,他偷窥着人间,偷窥着家家团圆的美满,他甚至在想,早年间,他的祖先到人间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是不是因为嫉妒人间拥有的自己没有的欢乐…… “吃饺子喽!”这是一个女子在说话,我笑了,他们要吃饭了,应该是“团圆饭”吧。我穿过大门,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香气,渗透进我的身体,暖暖的。张灯结彩的正房中央,摆着几大张圆桌,桌子上好像元宝般的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据说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这习俗,听说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合家欢祭祖庆团圆 年兽是幸运的,眼前的“团圆饭”让他感到满足,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对于一家之主来说,是何等的幸福。而对于年兽来说,分享别人的幸福又是何等的荣幸…… 屋内的炉火越来越旺了,每个人的脸都是红扑扑的,我在他们中间穿梭,看着他们往洗涮干净的空的锅和面盆里摞起高高的干咸鱼和硬皮糕点,那糕点上还印着“福喜字”。 坐在主位的老人家看了看怀表,有人端过一盆清水,老人仔细地洗干净手,他的儿孙们此时竟也安静肃穆,等候着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家中祖先的牌位被依次摆在正厅,我看了看供品———水果、年糕还有一碗供饭,供饭是一碗米饭,上面顶了许多红枣,还插了几朵红绢做的石榴花。他们分长幼、男女顺序分别行礼,几个小孩子对那碗红艳艳的供饭挺感兴趣。父亲捂住他们馋涎的嘴,说:“这是等过了年才能吃的,这样咱们全家才会有福!” 辞旧岁五更分二年 年兽是幸运的,除夕这一夜,家家灯火不熄,香火不断,直到天明。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美好希望之意。这一夜,年兽出离于人群之外,贪婪地吸食着人间的快乐与温暖……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这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了好几桌。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做“平平安安”。他们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大概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那长髯老者拉着常年出门在外的二儿子不停地嘘寒问暖,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妇笑得堆起了满脸的皱纹。一张牌桌上,有人正拼命地赢钱;一副棋盘上,两人正在厮杀,旁边还有人胡指乱点;几个女子正忙着包初一的素饺子,面筋、香干、鸡蛋、豆芽菜、粉皮和成的馅让一整年都素素净净的…… 爆竹震平地响惊雷 年兽是快乐的,因为他很容易满足,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津城,爆竹声震响天宇。曾经分外恐惧爆竹的年兽,竟在此时有了满腔的快乐…… 看过一首苏东坡的诗“欲知垂岁尽,有如赴壑蛇,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相守夜喧哗”,今夜我真的感受到了这惊天的喧哗。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这一家人在庭院里垒了一团“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等各式各样的小爆竹在我的面前炸开,小孩子们尖叫着释放他们的快乐。 “除夕之夜,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这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的记载,如此看来绝不夸张。 小儿忙争讨压岁钱 年兽是快乐的,他的眼前有一群不知道愁是何滋味的小鬼…… 小孩子们在我的定义里就是“惊声尖叫、痛哭流涕和跑来跑去”,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在除夕夜里,他们是如此烦人的可爱。 在这除夕夜里,孩子们最盼望的也许就是压岁钱了。一个小孩子横冲直撞地向我这个方向扑过来,我急急忙忙一闪,他扑到了床上长髯老者的膝盖上,大嚷特嚷:“爷爷,爷爷,压岁钱,压岁钱!”紧随其后的,依然是一窝蜂似的小鬼,在床沿一字排开,制造噪音。这老人家竟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孩子们便由讨价还价改为自己动手围攻摸索,最后终于从枕头下,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抚了抚自己的长须,乐不可支,显然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压岁钱过不了一会儿,就被他们从街上换了爆竹和糖果了。 迎财神今宵人不眠 街上,这应该是叫估衣街吧,各家商号竟然没有歇业的,彩灯、烟花相映成趣。卖糖堆儿、糖果、糕干的小贩们也是一夜不停。爆竹在他们的门前竞相绽放。 经商人家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屋里的主人,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不停说着吉利话。“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还有人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他们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冬冬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