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党合作打破中日关系“负增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1日09:57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 【提要】从中方来看,在日本各政党的相当部分的政治家当中,要求重视和加强对华外交的呼声日益高涨,应该通过深入的交流促使他们的呼声更多地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去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日政党外交有着很长的历史。早在1972年中日复交以前,中国 要正确引导民间情绪 当前,由于小泉首相先后4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对中日政治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两国领导人迟迟不能实现互访的异常局面。与此同时,在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两国部分民众中对对方国家表示反感的情绪化倾向有所升温,尽管从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以及人员往来日益扩大的全局看,这种相互反感的部分舆论和情绪并不代表中日两国社会的整体趋向,而且两国国内的情绪化倾向仍处在一个可控范围,但是,认真倾听民间的声音、正确引导民间的情绪,已成为两国政府不能不正视的课题。 通过多边外交协调关系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日关系在经贸领域却出现了“跃进式”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中日贸易额同比增长了31.1%,金额达1335.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16.9亿美元,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大陆的最大贸易对象国。即使剔除日元升值的因素,这样的增幅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而且目前中日贸易额的实际数字比统计数字更大,因为日益增多的日资企业在中国国内的销售额没有统计在内,这块“中国国内的中日贸易”也在迅速扩大。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性潮流中,包括中日在内的多边或地区外交也有了令人注目的发展。2003年10月中日韩领导人在印尼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提出了推进三国全面合作关系的许多精彩的建议。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中日经济界中希望建立“10+3”(东盟+中日韩)乃至更广泛的东亚地区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个“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构想正在逐步走向具体化。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主动发起有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解决朝鲜核危机的过程中,中日之间也进行了协调与合作。 政党外交需要加强 与经贸关系和多边合作相比,中日政治关系相对滞后,政治上的互信机制亟待形成。尽管当今中日经贸关系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但也不能否认中日经贸关系具有易受政治与感情因素影响的脆弱性。因此,如何从政治上、外交上珍惜和维护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交流的发展,加强和促进两国在多边和地区层面上的合作交流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中日两国负责任的政党、负责任的政治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为了解决两国政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日双方都感到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构想、新方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应该让中日政党外交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加强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学者与日本众参两院议员以及学者之间的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特别是随着中日两国政治家的世代交替,如何增进两国年轻一代政治家对对方国家的了解成为一个紧迫课题。同时,从中方来看,在日本各政党的相当部分的政治家当中,要求重视和加强对华外交的呼声日益高涨,应该通过深入的交流促使他们的呼声更多地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去。可以相信,通过进一步推动两国政党外交的发展,必将对中日关系、特别是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