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要“两条腿走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1日10:02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许涛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这一地区性合作组织已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从而以更加健全的形式和更加高效的机制步入正式的国际组织行列。此间,国际观察家们注意到,在北京秘书处成立后,上海合作组织依然将以打击恐怖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地区 安全与经济合作不可偏废 同时,经过两年半的发展历程,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展开的合作已经涉及安全、经济、交通、文化、救灾、执法等广泛领域。而被各成员国优先考虑的安全与经济合作,实质上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基本职能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向。 回顾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这一地区性合作组织的逐渐完善过程,也是探索综合安全理论的实践过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雏形阶段——“上海五国”时期,各成员国首先将地区合作的重心放在解决中苏对抗历史遗留给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前苏联有共同边界国家间的军事对峙问题上。 但是,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趋加强,世界各国安全利益的实现越来越难以在单一的或少数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调整完成,这一方面体现在各国际政治主体的安全状态受制于相互间作用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作用有时是国家和地区的界线难以屏蔽的;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国家安全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因素,与以往不受重视的金融、能源、文化、民族、宗教、犯罪、生态等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状态产生影响。中亚地区在世界地缘政治与能源格局上的特殊地位,以及这一地区由多元民族和宗教因素构成的复杂人文环境,决定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的“三股恶势力”不仅带有着明显的跨国色彩,而且与本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经济衰退、官员腐败等社会现象相纠缠,并且彼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军事手段不会带来持久安全 美国及北约借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后,虽然对地区内的恐怖主义势力构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但由于其反恐战略总目标在中亚地区而言只是为了配合阿富汗主战场的辅助功能,而这一地区政策目标与中亚各国现实安全需求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从而不可能从深层次、多领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结果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产生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 2003年以来,曾经受到美国军事打击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IMU)、被美国列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ETIM)和被中亚各国视为重大安全威胁的“伊斯兰解放党”(Hizb-ut-tahrir)等极端势力进入了“9·11”后新的活动高峰期,这恰恰证明了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第三次元首峰会时讲话所强调的重要观点:“军事手段可以赢得一时的胜利,但不会带来持久的安全”。 因此,在以必要的强力措施遏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蔓延的同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水平,消灭贫困和愚昧,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极端主义的民间土壤,联手打击与恐怖主义势力密切相关的毒品走私、武器贩运等有组织跨国犯罪活动,断绝中亚地区恐怖组织资金来源,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更重要、更广泛合作领域。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