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鱼虾天天有天天像过年 钦州人寄新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2日11:33 桂龙新闻网

  鱼虾肉天天有,天天都像过年。这是大环村渔民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

  昨日,本报记者深入到钦南区犀牛脚大环村,浦北县北通镇水车坡和增子坡灾民新村、钦南区沙埠镇芥菜村采访,切身感受了这几个村的村民辞旧岁迎新春的气氛。

  芝麻开花节节高

  昔日,大环渔村被这样一首民谣生动地形容:“一张烂船挂破网,长年累月海上漂。斤两鱼虾换康菜,祖宗三代同一仓。”昨日下午,当记者来到大环渔村时,一幕幕欣欣向上的小康生活的景象映入眼帘。

  村支书杨祖祥告诉记者,大环渔村共有245户1147人,2003年,该村人均收入达4540元,比上年增长230元,是全市、全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近年来,大环村彻底改善了饮水困难,还新建公厕3座,旱厕30多座,使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村民黄福安家,记者见到小楼客厅里摆设着各式的高档家俱和家用电器。黄福安正在边欣赏音乐边张帖春联。他掌握过硬的驾船技术在广东湛江为人掌舵,现在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其妻子则在村里从事挖沙虫等,每年收入近万元。伴着欢快的音乐旋律,黄福安面带笑容地对记者说:“现在过年在食品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了,鱼虾肉类天天有,过节大家就图个全家开心、喜庆,精神过年是最重要的。”

  78岁的老支书陆道进是全区劳动模范。当记者步入他家时,一股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只见其全家老小正在忙个不停,有的正拿着自家养殖的的大鱼在清洗,有的正在厨房里哗哗炒个不停。陆道进告诉记者,“今天除了两个在外做生意的还没有回来外,全家都回来了,一年一度新春,现在生活好了,房子、车子都有了,大家都过得很好,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托党和政府的福啊!”他说,“现在渔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大家追求是精神享受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了。”

  “这个年不愁过”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新年将至。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蒙蒙的细雨和薄雾,这个时候的浦北,气温竟低达5摄氏度。踩着泥泞,记者来到北通镇的旱田村委,来到了水车坡和增子坡这两个曾被洪水洗劫过的灾民新村。

  在2003年6月27日,这里的水车坡和增子坡两个村庄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全村一片汪洋,60多户农户的民房全部倒塌。灾情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迅速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做到一边抓恢复生产,一边抓重建家园,开展灾民新村建设……

  还没有走进水车坡村,搅拌机发出的声音格外刺耳,循声而去,只见十几个工人正忙着搅拌水泥为一间准备完工的红砖楼房做最后的封顶,浇注水泥。旱田村委的支书黎朝春告诉记者,这是灾民张福松的新居,这些工人全都是村里来义务帮忙的,在开展灾民新村建设中,邻里帮、亲戚帮、朋友帮、干部帮以及灾民互相帮等互助活动。

  灾民张福松是目前水车坡最后两户未搬迁新居的灾民,由于新房还没有建好,张福松一家住进了刚迁新居的邻居腾出的旧房子里。张福松激动地对记者说:“按照这样的进度,元宵节前就可以搬迁了,要不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村里人的相互帮助,今年春节,我们一家老小就得在牛棚里过了!”

  为了让灾民度上一个祥和的春节,1月17日,浦北县委、县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起,把一批红木沙发、毛毡、棉被、蚊帐、大米等生产、生活用品赠送到了增子坡村和水车坡村的每一户灾民的手中。在灾民张权的新居里,记者看到,只见宽敞明亮的堂屋正墙上贴满了新买的年画,屋内摆放着几件崭新的沙发、茶几和电视机,墙角上还摆放着两包大米,大厅旁边的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一簸箕、一簸箕刚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粉利’、粽子和芝麻饼。张权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说:“这些家具、大米都是1月17日迁新居时,县委、县政府领导送来的,洪水无情人有情,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这个年,不愁过”。

  希望在明天

  当城里人正为过年而奔忙的时候,钦南区沙埠芥菜湾的都安移民们已经在为明年的生产和生活奔忙了。

  移民陆地光一边带领家人修建带沼气池的厨房,一边说:“过了年才开始谋划新一年生产的观念早在7年前就抛掉了。我计划今年多养几头猪,多种点木薯多挣钱,以须供应孩子读书。”

  他说得不错,我们的车子进入村里的时候,沿途可见不少新建的沼气池,果林下,许多移民正忙着为果树准备肥料。

  “勤劳是过上好生活的唯一法宝”。陆地光说:“许多村民甚至还没有置办年货”。其实,在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客厅里,记者见到他刚从酒厂购回的一罐过年米酒。

  村民是他阔别六年之后的新称谓。去年11月1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移民们的愿望,芥菜湾扶贫移民安置农场500多位移民正式成立村委会。村委会的名字也定得合乎移民们的愿望——明天村委会,移民终于成了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这些年生产固定了,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又有本地户口,大家就更有盼头了。”陆地光掐着手指诉说芥菜湾的变迁。

  1996年建立的芥菜湾异地安置场,先后从桂西都安县东庙、高岭、五竹、保安等9个乡镇迁移来农户450户535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安置场已建成砖瓦结构的移民新居450多套,建成以艮油公路为主干线,辐射到各住点村屯的交通网络,接通了自来水和农电。建成了明天小学、村卫生室和电视卫星接收站。村民们种植荔枝、龙眼、芒果、玉米、木薯和水稻,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来自都安县东庙乡地同村的移民韦炽丁说:“来到钦州后,以往只会种玉米的我们种上了龙眼和荔枝,虽然去年还没有收成,但果树长得好好的,就意味着明天大有希望。”

  来源:钦州日报

  责编:罗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