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阿耀公公的社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3日12:18 解放日报

  2004年1月22日正月初一晴81岁的阿耀公公,身着鲜红的对襟衫,手提自创的“脚踏锣鼓”,在正午的阳光里微笑。苍老而天真的笑,一漾一漾,氤氲着余姚朗海村的社戏场。

  正月初一。晴。简易的戏台早已搭起,鲜亮的布幔喜气洋洋,这是今天余姚农村里一台家常的社戏。春节期间,大大小小的社戏热闹江南,是剧团演出最忙的时节。

  为了我想看看社戏的请求,家乡的老同学开着车从城里送我来到这里。阿耀公公是他的亲戚,农民,酷爱演戏。下车,拿着手机,踩着高跟鞋,我好奇地急急迈向这千年的社戏。不知,许多年前,我奶奶和我奶奶的奶奶们又是踩着怎样的心情,走向这浓艳江南社戏的?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陆游诗中的盛况而今无恙?

  阿耀公公又敲又打,头场响起。他的“脚踏锣鼓”由二胡、唢呐、大锣等八种乐器组合而成,一人便成一个后场。先是有人翻起了筋斗,应着阿耀公公的鼓点,满场翻腾。接着是越剧、绍剧、莲花落,“咿咿呀呀”,韵致起伏。台下,老人们看得入迷,眼睛亮了起来,嘴角弯了起来,有的还哼唱起来;女子们边看边嗑瓜子,嗑着嗑着速度放慢了,被戏文引入了佳境;而小孩,不停嬉闹着,在四周穿梭。

  阿耀公公鲜艳的笑,闪烁于风的清冷与社戏的热闹里。演毕,意犹未尽的他,拿瓜子和桔子招待我们,还有他的故事。“小辰光看社戏,挤不进去,只好远远地看。看戏,大家只能站着看,拿凳子来,也是用来垫高的。”阿耀公公打小爱社戏。十七八岁那年,余姚一个镇里演《穆桂英》,他赶了几十里去看:“好听,好看!”尽管,当时挤得差点透不过气,如今记忆里尽是流光溢彩的好了。

  看多了,戏文都装进肚子里。1951年,他和村里的同好们组成了“朗海大板剧团”。演的多是传统剧目,阿耀公公还自编自演了抗美援朝的故事。因为排练时,“乐师搭架子,老是请不齐,我就想法做了这个‘脚踏锣鼓’,一个人就能顶一个乐队了。”那时的阿耀公公,大名阮德耀,还是挺响的呢。

  6年后剧团解散。“文革”时,社戏停了。“到1977年,总算又好演社戏了,我高兴得睡不着。”重出江湖的他,在余姚一带每年演出不下200场,“脚踏锣鼓”一年到头响得欢。80年代末后,“脚踏锣鼓”却日渐安静。请阿耀公公演出的越来越少,80岁生日时他忍痛“收山”。

  讲到这,他不禁黯然:“现在的年轻人看社戏兴趣不大,爱看电视电脑。”旁边,老人的小辈插嘴道:“他一演,来看的人可不少呢。现在,很多戏都到戏院里去了,每年出钱请戏的,我们村里也有。”阿耀公公的后代们,听他的社戏,同时也爱着电视与电脑。毕竟,社戏已不再是现代民间审美娱乐的唯一,生活有了更丰富的形式。

  不过,笑容又盛开在老人的脸上。去年年底,余姚市召开首届村落文化艺术节,阿耀公公和他的“脚踏锣鼓”登上了城里的大剧院,重回舞台。这个舞台,是那么意味深长。民间艺人这戏剧性的一站,心里感受到的无疑是社戏文化的沧海桑田。

  为此今年春节,阿耀公公特别高兴,为社戏忙着、笑着。“像你们年轻人来看,我特别欢喜!”这个初一,阿耀公公的红衫和微笑,装满我的双眼。因为他和他的社戏,我的日渐苍白的春节记忆浓彩重墨地绚烂厚重起来。

  与他告别,车子飞快驰入城市的影像。老同学早已打开了音响,飞出萨克斯风的旋律,侵占我的耳朵以及“咿咿呀呀”的回味。手机响了,响起的铃声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流行歌曲《你的样子》。

  (发自浙江余姚)本报记者黄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