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欢度2004猴年春节专题 > 正文

透视节日文化:从文化伸向经济的一只无形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4日12:41 东方网-劳动报

  -陈圣来

  ●节日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欢乐、祥和、热闹、喜庆、放松和休闲。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节日消费这一层面在节日中愈显突出

  ●节日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一种“无序”,一种宽松,一种闲暇,而在这种制造的
过程中就为节日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节日消费与日常消费在理念上有着微妙的变化:消费的必须性让位于快乐性,消费的满足生活需求功能让位于追求生活品质功能。购物带来的快意不仅仅来自消费能力的扩张,还使自己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即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快乐,品味消费的乐趣

  节日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的节日总是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联系在一起的,节日是这类活动的特殊日子。中国的春节、端午、中秋,外国的圣诞、感恩、复活等节日莫不如此,而且每个节日背后往往都有一段脍炙人口、流传于世的动人故事。

  这些故事都有它悠远而深刻的人文背景,它与丰厚的民俗积淀构成节日的文化涵量,并且这种文化涵量会以物质消费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中国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春节的汤圆以及年画、春联、日历等。于是节日文化与节日消费自古以来便成为一对孪生姐妹。

  人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欢乐、祥和、热闹、喜庆、放松和休闲。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节日消费这一层面在节日中愈显突出。无数商家看中了节日文化与节日消费的内在通道,于是像采掘金矿一样竭力从节日效应中去整合节日文化资源,从而扩展节日消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上,消费已成为节假日的第一主题。这种消费当然带有不可剥离的文化娱乐倾向和内涵。如旅游观光、看戏听音乐、唱卡拉OK、上网吧、逛书店、去博物馆,甚至上大卖场等也成为一种放逐心情的休闲活动。

  这恐怕也是最近几年中国推出“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长假的缘由之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繁荣市场,这是实行长假不可回避的意图之一。既然,节日效应诱人,人们当然希望培植这片沃土,于是,人们又开始“填海造田”,不断衍生出新的节日:上海旅游节、大连服装节、青岛啤酒节、潍坊风筝节、北京音乐节等等新的节日接踵而来,至于各种桂花节、梅花节、杨梅节、桃花节更不胜枚举。仔细观察,这些节的经济目的很明显,虽说不排斥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文化品位而以节兴市,但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其实世界各国兴办的节日都是如此。我陆续去过一些国外著名的艺术节,在这些办得很有影响的艺术节的背后,你都可以不经意地发现从文化伸向经济的一只无形之手。与当地政府官员会晤,他们也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艺术节对经济的刺激和对消费的拉动。

  节日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一种“无序”,制造一种宽松,制造一种闲暇,而在这种制造的过程中就为节日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在休闲成为一种时尚,节日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休闲文化,节日状态就是休闲状态,休闲日益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与行为方式。对中国人尤其如此。休闲并不是游手好闲,而是工作、休息、进修的边缘状态,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调节状态。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我们社会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49.9%下降到2002年37.7%,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标志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与文化质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现在人们花钱不完全是购买物质生活必需品,而是购买文化艺术、购买旅游观光、购买精神享受、购买审美体验,甚至花钱购买一种气氛、一种心情。由此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革。现在,英国艺术业规模已达170亿美元,相当于本国汽车工业总产值。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汽车工业年产值。美国声像产品是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占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这方面上升势态也很迅猛。拿上海来说,文化产业就已成为上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如2001年,上海旅游业收入占当年全市GDP的5.5%。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至今举办了五届,演出票量就从第一届的近4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去年的几近翻一番。有的演出公司声称,他们在艺术节一个月的赢利占了他们全年利润的50%。至于艺术节带来旅馆业、餐饮业、出租车行业以及其他相关商业的全面飚升则难以统计。艺术节无疑拓宽了中国文化市场的空间。

  节日某种程度上是消费的节日;节日所培养起来的消费心理是一种“非理智”消费,换句话说,是一种享受型消费、休闲性消费,也可称之为文化型消费。这种消费是集娱乐、旅游、消遣、时尚、购物等为一体的。节日消费与日常消费在理念上有着微妙的变化,这时,消费的必须性让位于快乐性,消费的满足生活需求功能让位于追求生活品质功能。节日氛围的煽动,会使平时精打细算的人变得大方起来。消费变得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一种目的,购物带来的快意不仅仅来自消费能力的扩张,还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满足,即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快乐,品味消费的乐趣。消费成为一种愉悦心情放逐心情的方式。比如,买一张五六百元的票看一场世界水准的节目,甚至买一份30元的说明书,这在平时几率很小,在艺术节期间几率就很大。花钱买个快乐买个好心情,有理由相信,这种节日消费心理随着休闲时光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将会逐步上升,并为社会广泛接纳,成为消费行为的一彪新军。它将促进节日文化的繁荣并推动节日消费的增长。

  (作者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新闻午报社社长、高级编辑)

  相关专题:欢度2004猴年春节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