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奉献和忠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4日13:28 今晚报

  王文源,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因车祸去世了。然而他的逝世,却牵动了他居住的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心。400多人前来吊唁,大家自发地聚集到一起为他开追悼会。人们追述着王文源生前一桩桩、一件件令人难忘的事迹,表达着对这位老人的思念和敬佩。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王文源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的逝世之所以牵动了这么多群众的心,是他用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动了群众,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奉献和忠诚——记和平区社区优秀
党员王文源

  永远为党忠实地工作

  记者在和平区组织部门看到了王文源的简历:王文源同志是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居民,离休干部,共产党员,1933年2月出生,1949年2月参军,1952年4月入党。王文源同志1951年入朝参战,荣立三等功,并被朝鲜政府授予军功章。1965年1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1990年12月离休,离休前任天津市档案局行政处处长。1993年4月迁居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王文源同志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和所在单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文明市民、志愿者标兵等。2003年3月31日,王文源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1990年12月离休后,王文源经常说的是:“我要永远为党忠实地工作。”

  1993年4月,王文源举家搬到朝阳里小区。搬家那天,他家具还没有摆好,物品还没有归位,就急急忙忙找到社区党组织报到。进门后他对当时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宋元朴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叫王文源,是刚搬到咱们小区的住户,住在朝阳里6门201室。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为党、为社区、为居民做一点工作,尽一个老党员的责任……请党组织分配任务!”王文源朴实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让在场的人深深感到一名老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继续为党工作的拳拳之心。从此,朝阳里小区又多了一位勤恳、奉献的老人。

  没用太多的时间,王文源随着对社区和居民的熟悉,他服务和奉献的领域又扩展到社区居委会。他说:“协助居委会干工作,也是为党干工作,这样实实在在地干,我心里踏实。”

  1997年,社区实行“党员挂牌服务”,每个楼栋将本楼门党员姓名和服务内容进行公布,全体党员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8小时以外的作用,朝阳里为试点社区,王文源老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从心底赞成和拥护,他觉得这一举措将社区每个党员在群众中亮明身份,有益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自己应当积极支持和响应。于是在一没资金、二没人力的情况下,王文源主动向居委会要下了这个任务。为了解决制牌的板材问题,酷暑炎炎,老人顶着烈日,四处寻找,当得知临近单位装修,剩下部分三层板边角料时,他兴冲冲跑到施工现场,不顾暴土灰尘,电锯刺耳,一头扎了进去。砖头瓦砾底下、废料堆里,他直接下手翻翻拣拣。烈日、灰土、闷热,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打湿,汗水和着泥水挂满了他的面庞,但是他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只是在心中默默盘算边料的数量。接下来的锯料取材、打磨、刷漆、写字,也全是他一个人承担下来。27个楼门,27块牌子,王文源跟随党支部成员逐一安置、挂上。那个夏天,给当时党支部成员和居委会人员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居民们也时时记起那个满面灰尘,默默制牌的老人。

  在“党员挂牌”的过程中,王文源发现社区楼门卫生存在很多脏乱问题。刚刚开展的“党员挂牌服务”给了他启示,他想党员要带动群众,群众也应行动起来。可不可以在每个楼栋的每个楼层设一个“卫生值日牌”,邻居们各有负责的区域,并规定出值日时间,这样大家的事大家办,楼道卫生改观就不会太难了。王文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居委会,并表示个人义务承担全部工作。没过多久,一个个小巧的“值日牌”挂到了每个楼层,每户居民增强了责任意识,楼道卫生大有改观。

  如今,27块“党员服务牌”、135块“值日牌”一块不少,记录着王文源老人对社区的无私奉献……

  美丽的津河,风景如画。居民们每当走过朝阳里路段的津河岸边,总会想起王文源带领社区老党员们为护卫津河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津河改造,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但是个别人不文明的行为破坏了津河美丽的景色。王文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想:党和政府造福人民投巨资改造津河,成果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党员应当走在前列,自觉“补位”,制止津河岸边出现的脏乱回潮现象。他向社区党组织提出建议,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发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维护津河环境。经社区党委同意,他起草了共建文明协议和护卫津河倡议书,登楼入户发动群众、联络单位签名响应,订立协议,共同遵守。在他的带动下,社区老党员护卫津河督导队成立了,并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义务护河护绿行动。督导队员们以自觉“补位”的具体行动,在津河岸边打造了津门社区精神文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护河护绿,王文源带领同志们自己制作了铁钩、铁叉和污物袋,发现河边漂浮的白色垃圾就钩出来,发现绿地上有纸屑、杂物就叉出来,看到路边废物就捡起来装入污物袋,为了护河护绿,王文源带领督导队员牺牲了自己许多宝贵时间,每天清晨和黄昏,十几个人定时定点到河边巡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居民们都称他是“护河使者”。

  2001年,市委提出提高人民生活的“新三件事”,政府投入资金,较大地改善了与朝阳里相邻的三个社区的道路、绿化设施,进行了封闭小区建设。由于资金不足,只对朝阳里小区甬路进行了翻修。王文源主动提出为政府分忧,为社区解愁的好主意。他在广泛走访居民的基础上,向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建议:抓住机遇,顺应民意,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封闭小区,走自我建设、自我治理的新路子。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受社区党委委托,他当即起草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自筹资金建小区的倡议书,拟制了草图,设计了方案,得到社区党委认可后,他向党内外的群众广泛宣传建立封闭小区的意义、目的和迫切性,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单位的热烈响应,并积极捐款。在他的大量工作下,封闭小区建了起来。

  离岗不离党,永远为党忠实地工作,这就是王文源终生的追求。

  炽热的真情

  王文源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化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多年来,朝阳里社区每一个特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家家都留下过王文源的足迹,社区里的居民深深地感受着他对群众的一片真情。

  记者共采访了25位居民,每个人都讲述了一个王文源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

  故事之一:2002年的腊月二十八,当时由于市场拆迁,原本靠卖菜为生的黄宝贵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黄宝贵住朝阳里小区7门,由于她没有天津市户口,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爱人又于1997年下岗,还有一个上职专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前几年,全家靠在市场里卖菜维持生活。眼看春节就要到了,可黄家却为如何过年而发愁。正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当黄宝贵打开屋门时,眼前的情景把她惊呆了:只见王文源和居委会吴主任肩扛着米,手提着油,伴随着一身寒气站到了门前。王文源说:“给你们全家拜个早年!”说着和吴主任一起把米和油送到了屋里。望着王文源那关切真诚的目光,黄宝贵的泪水夺眶而出,除了“谢谢”两个字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王文源拍着黄宝贵儿子的肩膀说:“你们放心,有组织,有我们大家,不会让你们过不去。今天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给你们送些年货,算是一点心意吧!生活中的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勤奋努力,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王文源的几句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黄宝贵一家人的心。事后黄宝贵才知道,这些年货都是王大爷用自己的离休费买的。

  为了使黄宝贵一家人的生活有保障,居委会为黄宝贵家申请了低保。经过王文源和居委会同志们跑前跑后的努力,黄宝贵家的低保很快在2002年2月上旬就批下来了。此后,居委会给黄宝贵在餐馆中找了一份月工资450元的工作,王文源又为黄宝贵爱人联系了看夜的工作,进一步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困难。

  故事之二:2002年的春节前的一天,坐落在新兴街朝阳里小区的新兴街房管站施工队的宿舍里尽管点上了火炉,但因为坐落在阴面上,一进门仍觉有点冷意。上午,留守在这里的河南省进城务工青年小高,守着空荡的宿舍,耳听着远处传来迎春的鞭炮声,心中想起了河南老家的父亲、母亲和妻子、女儿。工友们已经有一大半回家过年了,根据队长的安排,他今年不能回乡,留在这里和其他9位工友一起值班。正在思乡、思亲的惆怅之际,一阵熟悉的声音传到耳边:“小高啊,我代表居委会看你们来了。”话音刚落,就看到面带微笑的王文源来到了他面前,臂上戴着治安巡逻队的红袖章,右手提着一大块鲜红的猪肉。王文源说:“你们远离家乡到天津来打工,一年到头也不容易。明天就过年了,居委会给你们买了10斤肉,算是过年给你们添个菜,包顿饺子吃吧!”“哎呀,王大爷您怎么又给我们花钱呢?”“不是我买的,是居委会托我给你们买的。”“每年伏天,给我们队送西瓜,您也说是居委会给买的,我一问主任,主任不知道。后来人家告诉我,都是您花的钱。我们跟您非亲非故的,您这样关心、惦记着我们,叫我们怎么好呢?”“什么也别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你们离开家,离开父母到天津打工,帮我们建设家园,不能回家过年,就把这当成家吧,我就是你们的亲人!”

  去年环卫节,河南籍的保洁队员小吴和他的两个伙伴傍晚就被请到了居委会,王文源买来了酒、肉、火腿肠,跟居委会主任们一起包饺子,为环卫工人庆祝自己的节日。王文源将一盘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端到保洁队员面前,为他们劝酒布菜。其中一位队员带了妻子和孩子一起来过节,王文源热情地招待,不时还去哄哄孩子。其间,王文源还为保洁队员演唱了自己准备的好几首老歌,他以70岁的高龄与年轻自己20多岁的居委会主任一起为比自己年轻40—50岁的环卫保洁队员过节,让这些来自外省农村的打工仔们深深感动。

  故事之三:一个酷热的盛夏,住在7号门70多岁的靳奶奶家中的水表因漏水不得不停水更换新表。新表买回来了,靳奶奶眼巴巴地看着水表直发愁,子女都忙,一时来不了;要请别人,一时也找不到。怎么办?换不上新水表,大热的天就没有水用。这事被邻居无意讲出来。王文源听到后立即放下手里的活,拿起工具直奔靳奶奶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水表换上了,靳奶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此时的王文源同志却像是刚从水里捞出的一样,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王文源尽管年事已高,但心灵手巧。在社区里谁也说不清他究竟为多少居民家中修理过水表、水龙头、家用电器,疏通过下水道。但人们知道,朝阳里27个楼门,几乎都有他换过的保险丝、节能灯的配件和灯泡。

  故事之四:王文源把搞好社区建设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为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了维护社区的形象,他倾注了全部心血。1993年他家刚搬来时,因为楼内堆积了许多杂物,既给人们出入带来了不便,也容易引起火灾。他一方面自己动手清理楼内乱堆乱放的杂物,另一方面做一些说服工作。为增强居民群众爱小区、管小区、美化小区的积极性,他向居民群众发出了让楼门“白、净、亮”起来的倡议。为整治环境,他们不向政府伸手,发动群众集资,每户出10元,而他则拿出了50元。经过辛勤的努力,楼内、楼外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不久,这个楼院还被天津市评为市级文明楼院。

  故事之五:王文源非常注意政治理论学习。他常说,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人离岗了,思想不能离党。要倍加维护和珍惜咱们优越的社会制度。一个时期,一些群众对改革开放政策理解不深。王文源感到,要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教育。于是,1997年8月,由他发起成立并担任组长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在朝阳里社区诞生了。学习小组开始的学习地点在小区的一棵大树下,后来王文源将自己本不宽敞的住房腾出了一间作为学习场地。此后,在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有了一间专门的教室。王文源亲自动手布置,自费购买了桌椅、书籍、纸张,自费订阅了报纸。他们建立了学习制度,还经常召开热点问题研讨会,焦点问题辩论会,面对群众的释疑解惑会,引导人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从实际出发,通过吃、穿、住、行等具体事例的对比,引导人们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故事之六:……

  我们无法把王文源的所有故事都讲出来,但王文源的故事一直在群众中流传,在群众的心中流传。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王文源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002年9月的一天,王文源腿部血管栓塞行动不便,他老伴王大娘蹬着凳子给卧床的王文源找东西时,不小心将手腕摔折了。

  在给王大娘治病期间,儿女们同父亲商量:“爸爸,您看老娘也是伤筋动骨的事,能不能换药、开药的时候写您的名字,反正您也是离休干部,医药费100%报销。”王文源听了立刻瞪起了眼睛:“这是不正之风,谁的病就是谁的病,怎么能搞这一套!”孩子们听了忙解释:“爸爸,您看,这种情况也不是总有,我们这不是第一次跟您提吗?再说社会上这种情况太普遍了。”王文源提高了声音说:“别人这样做我看到了也要管,要我这么干根本不可能,别再提了啊!”儿子、女儿对老人抱怨:“您可太不近人情了,我妈可是给您找东西摔着的,要不这样,你下次复诊多开点老娘能用的药,这总行了吧?”听到这里,王文源心中有些不落忍,看着老伴虚弱的身体,语气缓和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哪,不明白,从小到大党给了我多少,离休了,高工资,医药费100%报销,这都是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照顾,已经很特殊了,我哪能把这种特殊还延伸到你们身上。你妈没有医保,咱们自己花钱,这样也塌实,我觉得拐弯抹角地占党和国家的便宜才叫‘不近人情’。”听了这些话,孩子们都不做声了。王大娘的治疗、药费没有以王文源的名义花过一分钱。

  事情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一天,王大娘下楼同街坊聊天时问大家:“哪家药店卖的药比较便宜,这一阵子看病吃药太费了。”邻居们说:“您就让王大爷给多开点,两人一块用呗,反正他是100%报销。”王大娘摇摇头说:“你们还不知道我们老头的为人,他是老党员、离休干部,组织上给他的照顾,家里人根本别想沾边,更别提沾光了,连他自个都能省就省,我也挺理解他,我呀还是找个便宜的药店自个买点吧。经济上能承担。”大伙听了,一时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可背后逢人都对王文源挑起大拇指。

  在整理王文源的遗物时,人们看到了他在2002年10月健康状态下写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敬爱的党: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是党教育我成人,是劳动人民把我抚养长大,我非常感谢党和人民的大恩大德,对此,今生今世我是永远报答不完的。我最后再交2000元的党费,请党收下。”在落款处他郑重地写下了“您的儿子王文源”的署名。

  他在另一份给子女们的遗嘱中这样写道:我十六岁就跟着党,是党、是革命军队、是劳动人民——我的衣食父母把我培养长大教育成人,实实在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没有党就没有咱们全家。我投身革命以后,牢记党的要求“一个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工作少取报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用这几句话教育了自己一辈子。但是细致严格地检讨自己,我距党对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我的生活是幸福的,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还算襟怀坦白的人,一辈子遵循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原则,只是感到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太少。

  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我只是告诉你们我一生忠于党,热爱党的事业。我希望你们都真正听党的话,按党的规矩办事。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如同新陈代谢,无须大惊小怪,请你们尊重我的意见,待我生命终止时,按我如下意见办,不得违反:一、不要哭闹,因毫无益处;二、不告亲友,不许麻烦人;三、崇尚文明,不搞迷信;四、丧事简办,迅速火化;五、不留骨灰,免留后患;六、谢绝收礼,任何人财物;七、向档案局报告除名;八、不要车辆,不添麻烦;九、四、十两月不许烧纸;十、处理完毕立即安定工作和学习、生活。

  这就是王文源留给子女们的遗产,虽然是短短的一封信,但它的分量却很重很重。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