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南首次评价通信电磁波辐射 六成人担心受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4日14:05 海南日报

  海南新闻网1月23日消息:

  编者按:建省16年,我省通信事业有了飞速发展,人们的通讯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通信手段多种多样,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互联网……通信业的发达,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人们在使用手机、小灵通的同时,也在发出一种污染环境的电磁波。现在我省各地已建成的通信发射基站大大小小有数千个,在居住地、工作
地附近的基站也有不少。人们担心这些基站发射出的电磁波危害到身体健康。1月15日至16日,我省首次对电磁波辐射进行环境评价。结果如何,请看记者的报道。

  六成公众担心受电磁影响

  “电磁波辐射问题一直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这里接到很多投诉。”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环境监督管理处处长岳建华说。

  岳建华告诉记者,社会公众对居住地、工作地附近建设的通信基站都存有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担心基站发射的电磁波会对人体产生不良辐射,该处接到的环境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基站电磁波辐射的投诉。其中,像海口市的富南小区、金山小区、定安县第二小学、屯昌县财税局、昌江黎族自治县财税局等地方建的基站,都是公众投诉较多的基站。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国家环保总局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毅告诉记者,公众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电磁波辐射到人体表面,电磁能量会导致身体温度增加或者引起身体内部的生物学变化。如果电磁波辐射大量超标,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损伤,比如可引发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系统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紊乱。

  岳建华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但是,大部分社会公众缺乏电磁波辐射的相关知识,产生盲目的畏惧心理。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为有效防止电磁波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决定对我省建设中的通信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用科学的手段来测评通信基站的电磁波辐射情况,以消除公众的不安。”

  2003年10月16至17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主持召开了小灵通、海南移动、海南联通数字移动通信网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审会,由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公司承担评价项目。通过该公司对我省部分公众的抽查表明,60%以上的社会公众对电磁波辐射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建设单位建设基站前,应该取得附近居民的同意,公布基站的电磁波辐射情况,并告诉居民辐射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措施。

  公众参与首评电磁辐射

  去年8月,在省环资厅的监督管理下,省电信公司、海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分公司公开面向全国招标,邀请具有乙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对各自通信项目的电磁辐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公开招标中,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公司中标,受以上3家公司委托,从去年10月开始,监测单位先后3次对我省18个市县的监测对象做了细致的监测。其中,从海南电信抽取了210个基站,从海南移动抽取了90个基站,从海南联通抽取了122个基站进行监测,这些基站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或者位于人群密集区、或者处于敏感区域、或者公众投诉较多。

  这是我省首次对通信电磁辐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体现公正、公开、透明,省环资厅于2003年10月14日,在《海南日报》上发布公告,邀请社会各界关注电磁辐射问题的公众,积极参与环评听证。”岳建华告诉记者,在2003年10月16至17日举行的通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审会上,就有2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社会公众参与了评审会;在今年1月15至16日举行的通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会议上,来自我省18个市县的环保部门的同志和社会公众到会旁听。“这是《环评法》实施以来,我省公众首次参与环评听证。”

  退休干部郑先生说,环境是大家的,公众享有知情权。看到布设在我们宿舍楼顶的基站,我们担心它会危及人体健康,希望有关部门监测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答案,免得我们整天提心吊胆。海口市民林小姐说,“我家的外墙上就安装了一个小灵通基站,由于担心辐射,我都不敢打开窗户。通过参与这次环评听证,亲耳从专家口中听到该基站电磁波辐射并未超标,终于放心了。”

  电磁辐射未超国家标准

  1月15至16日,在省环资厅主持下,由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环保总局辐射技术中心、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广东省辐射环境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学院的专家组成了评审专家组,对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提交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审,考察我省3个移动项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据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于2003年10月19日至11月15日、11月25日至12月5日、12月26日至2004年1月2日,完成了对抽查基站电磁波辐射量的监测。

  该公司工作人员徐斌告诉记者,“公司在做通信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对海南18个市县主城区进行了电磁辐射背景值监测,1公里网格布局,监测结果显示,海南各市县主城区80- 40000MHZ(兆赫芝)频段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绝大多数为0.001瓦/平方米数量级,远低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规定0.4瓦/平方米,电磁环境良好。即使公众投诉的几十个基站,电磁辐射也远低于国家标准!”

  评审会上,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评价单位使用先进的仪器、科学的手段,通过资料调查、现场调查、辐射预测、现状监测等方式,获得了海南通信电磁辐射真实准确的数据,所评审的3项通信项目的基站建设都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且发射的电磁波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群不具有威胁性。评审专家组的专家一致通过了海南电信小灵通、海南移动通信、海南联通GSM/CD- MA的项目报告书。

  评审结束后,颇具戏剧性的是,评审专家之一、海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教授傅军,现场向海南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出申请,要求在居住的地方安装小灵通基站。傅军说,安装在用户外墙上的小灵通基站功率都很小,其发射的电磁波比手机辐射还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傅教授笑着说,“安装好以后,小灵通会更好用。”

  人类一直生活在天然磁场中

  “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一个天然大磁场中。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电磁辐射,比如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但人类同样在代代不息地、健康地生息繁衍。”王毅希望通过本报转告社会公众,电磁波并不可怕,它有量的限制,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对人体没有危害。

  王毅说,电磁波辐射源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人为的电磁波辐射主要来源于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ISM),如寻呼发射机、手持移动电话、莹光灯、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等。实际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存在着各种波长、强度不一、而又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磁波辐射。

  “过度的担心是没必要的。”王毅认为,过分担心产生的恐惧心理,影响人的正常情绪,甚至生活习惯,这反而不利于健康。王毅说,国家对电磁环境也是非常关注的,先后出台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磁辐射暴露限制和测量方法》等法规和国家标准,对电磁辐射有了限制。通过这次环评,已经明确了海南的3个通信项目都是按科学的、环保的标准建设,而且设置在居民住宅区建筑物上的移动电话蜂窝基站,是先进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它采用类似六边形的蜂窝状小区制覆盖,发射功率很小也能收到很好的覆盖效果。并且建设单位在建基站时,为了避免建筑物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会尽最大可能将基站的主射方向避开建筑物,指向空旷地带,这对人群的危害就更小了。王毅说,公众尽可放心,通信基站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岳建华处长也告诉记者,省环资厅在审批相关项目时,充分考虑了城市电磁辐射叠加的问题(比如广播电视发射塔、移动电话基站等),是根据国家电磁辐射标准限量的1/5审批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严格依法监督。因此,即使在电磁辐射较为密集的区域,如南海大道、龙华路、海府地区等,电磁辐射也不会超标。

  电磁辐射如何防护?

  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与电子设备打交道。我们经常近距离接触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话、电视机、吹风机等,产生的电磁辐射甚至比通信基站还要大。长期暴露于超标的电磁辐射之下,轻则头痛、疲乏无力、身体不适;重则导致人体系统的紊乱。

  如何防护电磁辐射呢?有关专家介绍了一些应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一、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较强,应等手机响几秒后再接听,接听时与头部保持一定距离;在家中、办公室里,可将手机转接到座机上;在使用手机的同时,采用可靠的电磁波防护产品;配备手机专用耳机;尽量减少通话时间;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二、各种家用电器也有电磁辐射,尤其各种家电都齐集一室,电磁辐射会更大。首先,在家电的选用上,选购合格的正规产品;可以给家电穿上防护罩,用以屏蔽电磁辐射,家庭妇女可选用遮蔽电磁波的围裙避免与电磁波接触;尽量远离电磁辐射源,一般距离1.5米以上就基本安全了;尽量缩短接触家用电器的时间;合理安放家电,尽量让家电的辐射主方向避开家人活动较多的空间;及时清除家电上积累的油污脏物。

  三、针对室外辐射,可安装不锈钢防盗网,不锈钢纤维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屏蔽织物,可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