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学史观念与框架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5日17:50 光明网

  武卫华

  《山东文学通史》将上起先秦下及20世纪末,约3000余年漫长的山东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观照。这样的结构能够依托宏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系统提揽山东文学主流的演变发展行程,评判得失,并探索隐含于深层的艺术精神,客观准确地说明它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

  “总体看来,所谓的地域文学史仍然归属于大的文学史学科范畴之内”,那么,它便须遵循一般中国文学史的操作规范和价值准则。譬如说,文学史建立的根基,毫无疑问是作家作品。但历代的作家作品像河床中的沙粒,数不尽道不完,且艺术水准高下殊绝,这就面临着一个汰取选择的问题。所以,依据文学的审美本质,只能重点瞩目在那些拥载美学内涵丰富深沉与有所创变发展的作品,以及对文学的行程产生一定影响、起到不同作用的作家。正是基于此,该书提出了统领全局的“主流—流变”架构模式,辩证地认识在中国文学中积极意义与负面效应不断渗透融合又互相转换更替的复杂现象,且用现代眼光重新予以整合调节,给出客观恰当的评价。我认为,《山东文学通史》所设立的“主流—流变”的独特框架模式,颇具范型意义。因为它特别强调、张扬文学的审美价值和标准,以之挈领蕴含其中着的其他社会文化内容,这样就符合它的本质及自身运行发展规律,彰显出其艺术风貌与美学旨趣。同时,突出主流而把握流变,可谓纲举目张。通过纵向考察,得以从悠久岁月的各种繁杂纷纭的文学现象里,清晰辨识它的变化踪迹,揭橥它那“不断损益因革,由确立、否定而到再升华为肯定、重构的艺术精神和美学理想,从而实践继承传统、改造传统,或者创变求新、另见传统的流动过程,以充分凸现历史的纵深感”。而上述两者,恰恰是一切文学史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学术品格和价值指向。

  地域文学史具备着相当充分的独立性,拥载着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格、结构范式及特殊的关怀取向。依据这个基本观念,《山东文学通史》发现了作为核心的地域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指出“它只能是间断性地彰显繁盛景观,不规则、跳跃式地产生及个别,或者少数批量的大家名家,而决非代代相接续,非此文体即彼文体的皆有优秀诗人、作家出现”。而那些代代大量涌出、汗牛充栋的,都只不过是三流作者罢了。鉴于上述客观存在,所以,该书将约3000余年的古今山东文学进行整体观照和有机把握,认为先秦至唐五代的漫长时段只是山东文学的初步发展,只有到了宋,才真正臻达成熟,而取得完全属于自己严格文学意义上的三次高潮,即北宋到南宋前期,以雅文学为主体;明中叶到清初的雅俗并举、全面兴盛;乃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世纪末的新文学,这些论断见解,正和本书贯穿通体的地域文学史有关理论、观念互相表里:理论导引,规范着具体的编撰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化严密化;而实际操作结果又反过来印证、支持了理论的建设性可行性。此两翼真可谓桴鼓相应互为促进发明,形成统一整体。

  《山东文学通史》 乔力、李少群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