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沂蒙山区春节见闻:“农转非”的变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7日22:49 新华网

  新华网山东临沂1月27日电(记者王言彬)按照沂蒙山人的说法“三六九,往外走”,正月初六是离乡外出的好日子。火车、长途车都挤满了旅客,外出打工的男女更是出行人流中的主力。

  27日是难得的晴暖日子,记者在204、205国道穿行,邻近公路的每个村头都有携带大包小包准备搭乘长途车外出的人。沂蒙山人的远征半径越来越大,近处的临沂、青岛、威海
、烟台、济南借着高速公路,顶多半天就到,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也是打工者们的重要流向。连天津的“康师傅”方便面厂也有大批沂蒙山区农家子弟。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到大西北去寻找发财致富的门路。

  沂蒙山区有200多万长年或季节性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陆续在节后十多天的时间内离家走上自己在他乡的工作岗位。这支上百万人的打工一族在过去短短20年的时间内静悄悄地实现了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

  “农转非”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年代曾经是数以百万计的沂蒙山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一出农门便身价倍增,农民们通俗地把农转非、吃商品粮称为“吃国库粮”。那时候谁家能有个人出去参加工作,能让乡亲们羡慕不已。参军转干、考取大学成为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花钱买城镇户口一下子吸引了许许多多做“农转非”梦的乡下人,很多农家找关系、走后门也想吃“国库粮”,沂蒙山区的各个县都为此集聚了数以千万元计的城镇建设资金。可是不到十年,“农转非”就受到农民兄弟的冷落,并且还有不少人家千方百计想“非转农”农民无需为就业、失业、下岗犯愁,并且还有承包地作为生活保险。

  现在乡亲们说起吃“国库粮”的故事来,没有人再对农转非表示向往。莒南县粮食局的副局长兼莒南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邓兰卿告诉记者:这些年吃商品粮、国库粮的人口中,农民占了很大比重,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家畜家禽也吃起了“国库粮”。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快速转移,带动了沂蒙山区打工经济的兴起,每年打工带回的现金收入不下50亿元。而且更大的财富是学到了技术,打开了眼界,提高了素质。

  莒南县委书记陈相珍介绍说:“近几年我们正在着眼于减少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实现劳动力农转非由群众自发转移向有组织转移转变,由以分散型为主向规模化转移为主转变,由季节性转移向常年性转移转变,由体力型转移向专业技能型转移转变,由创收型转移向带回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转变。”

  临沂市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眼下沂蒙山区打工仔、打工妹回来创业当老板的不下万人。过去是离土离乡式的农转非,现在的农转非越来越多的是离土不离乡了。(完)(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