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渝北 那个叫印合的山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8日04:25 重庆晨报

  过年了,女儿整天闹着要放鞭炮。

  我只得一遍遍给她解释:“重庆城不准放鞭炮!”聪明的女儿突然给我出了一道难题:“那我们就到乡下去过一次年吧!”

  女儿的一席话,把我带回到15年前那个难忘的春节,那次难忘的采访。大年初三,我
和女儿一起,走进了我15年前曾经去采访过的那个叫印合的渝北小山村。

  15年前春节采访贫穷山村

  1989年的春节。那时我是重庆日报的一名记者。

  报社领导给我的任务是:深入农家,采访农家人过年的新闻。当时的江北县宣传部新闻干事王希荣给我出了个点子:“要到就到最偏远、最贫困的龙安乡去,解放都40年了,那里至今不通公路!”

  出发那天,正是大年初二。我先坐车从县城两路到统景,然后开始步行登山。20多里的山路走下来,我的双脚早已打起了无数的血泡。

  在那里,我采访了老共产党员、当时的黄印乡乡长周森林。在周大伯的家里,我一边挑着脚上的血泡,一边开始了采访。

  周大伯触景生情,谈起了路:解放40多年了,还不通公路,农民兄弟的日子可苦了。种子、农药、化肥,全靠肩挑背磨从乡场上弄上山,粮食又靠肩挑背扛搬下山,农民咋能致富呢?

  这是一个傍晚,天渐渐暗了下来,因为不通电、不通路,山区一片漆黑,我仿佛置身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周大伯打着手电筒领我走村串户:一大碗烧白、一大笼粉蒸肉、一大盆骨头汤、几大钵青菜,这还算是较为富足的农家年饭。

  夜晚,农民们三五成群领着小孩围在空坝上,用他们一年劳作剩余的钱买上几串鞭炮、烟花,在坝子中央燃放。只有在这时,我才透过那一张张憨厚而灿烂的笑脸,感受到农民们的喜悦、农家娃的欢乐。

  15年后乡村里建起街道

  今日的印合到底咋样呢?大年初三,我决定去探望那里的乡亲们。

  我们的小轿车,对对直直从重庆城开上了龙安山,开进了印合村。

  下得车来,一条笔直的乡村大道展现在我的眼前,人行道上绿树成荫,楼房一栋紧接一栋,街上鞭炮声不断,拜年声不绝,农民朋友的脸上个个洋溢着新春的喜气。

  随意走进几户村民家,家中彩电、冰箱一应俱全,年货高挂、腊肉飘香,饭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各种菜品至少在15个以上。

  周大伯在2000年退休了。乡亲们说,15年前我写的那篇“农家过年”,让周大伯出了名,他后来当上了龙安乡的党委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形成了江北县第一个村级公路网络。接着又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

  周大伯退休前给居民办了一件实事———他发动村民们在村子里修建了一条长达一公里的水泥大道,并让先富裕起来的村民集中在路的两边建房造楼,形成了一条街道。

  鞭炮声中为山村的未来祈福

  傍晚时分,周大伯的儿子在镇上值完班也赶回到了家。

  周大伯欢喜地告诉我,在党的培养下,他的儿子现在也当上了一个镇的党委书记,乡村的未来就靠这些年轻人领着乡亲们去创造了。

  印合村家家户户灯火辉煌、红灯高挂,春联盈门。

  我再一次来到空坝和周大伯一起领着孩子们买上了十万响的鞭炮和烟花,在空坝上整整燃放了一个多小时。

  周大伯告诉我,龙安乡已不存在了,现在已拆并到了统景镇,他相信,山区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天天像过年。本报记者吴华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