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崽儿的家乡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8日04:25 重庆晨报

  在重庆生活了17年,记者已算“重庆崽儿”了。

  农历的腊月二十九回到家乡,浓浓的过年氛围立即就包围过来:到处高高挂起红灯笼,鞭炮声从小县城的各个角落里传来;唯一的一条街上,孩子们提着一挂挂鞭炮,点燃了往天空抛撒,任由鞭炮在空中炸响,爆出满城的硝烟味。

  久居重庆这种大都市的人们,距离这样的过年很远。依然留守在贵州那个小县城的父母说,那里过年才真的像过年。

  打粑杀猪

  在重庆的乡下,杀年猪不是稀罕事。但这种杀年猪,却与记者家乡的杀年猪大有不同。

  即使是在县城里,杀年猪也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在这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小县城,杀年猪是喜庆和富足的象征。

  一早,主人烧好一大锅开水,在猪圈外燃三炷香———地方的规矩,这是敬猪神,也是对即将被宰的年猪说声对不起。

  一大群孩子早就聚集,等着杀猪匠对猪开膛破肚———从记者记事起,年猪身上一种叫“槽血”和“栗子油”的东西,当场就被孩子们抢光,然后生吃。照例也要吃“刨汤”,而且不进家门,就在杀年猪的现场吃,见者有份。杀猪匠从来都坐上席。

  年迈的父母说,这两年打粑的是越来越少了———生活好了,没有多少人还喜欢吃这种用糯米做成的东西。

  但记者这次还是见识了打粑,就在县城旁一个叫清江的村里。

  打粑的主人叫杨秀德,还是记者当年的小学和中学同学,也是清江村的村长。

  打粑的工具,当地人称“粑槽”、“粑棒”,均系木制。粑槽是用粗大的坚硬原木挖出一个槽制成,基本上每家都有。妇女们将蒸熟的糯米倒进粑槽里,两名大汉各持一根粑棒,分站粑槽两头,你一下我一下,将蒸熟的糯米捣烂,然后由妇女们像做包子一样,做成一个一个的年粑。

  最后,或者是孩子,或者是妇女,在每一个年粑上“盖印”———“盖印”的用具像圆形公章,但比一般公章大4倍,上面刻着花鸟,中间是个双喜字。

  过年期间的所有祭祀活动,都得有年粑。

  吃年夜饭

  与重庆不同,记者家乡的年夜饭从腊月三十下午3时开始,一直要吃到正月初一凌晨零点———意思是“我们很富足,从去年一直吃到今年。”

  男人们都闲坐着,女人们则在厨房忙碌,菜尽量做得丰盛,且必须有鸡鸭鱼肉,一样都不能缺。

  饭前有两件事必做:鸣放鞭炮、燃香和焚烧纸钱祭祖。一直不变的是,鸣放鞭炮永远是孩子们的事,而祭祖,则只能由长者来操作。在记者家里,年夜饭前的祭祖,是老父亲的专利。

  敬酒只对长辈。记者是家里长子,照例先给老父亲敬酒。敬酒词是祖宗们早就定的:“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老父亲喝下第一杯酒,记者得按当地习俗,向他的杯子里再添一点酒。这也是老祖宗定的,意思是“添福添寿”。

  敬过长辈的酒,就是平辈们“扯酒”——男人们一般是互道祝福,然后年纪大的先将酒喝尽。女人们则是习惯互相唱酒歌,很悠扬,像农村里满山飘的山歌。

  年夜饭照例剩下很多:当地的习俗,初一不做事,全部吃去年剩下来的东西。这有两层意思:年年有余;初一不做事,意味着一年就没有劳碌。

  登门讨利

  为了不在新年新岁的时候,将晦气带进别人家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初一互不串门,尤其是女人,初一绝对不能到别人家去。

  而从初三开始,家里就会陆续来一些不认识的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上门的目的只有一个:讨利。而讨利的借口也总是一个:玩龙。

  每年的正月十五,县城都要玩龙。本来官方是会给钱的,但习俗是这些钱必须来自民间,并且是由几个主事的人,挨家挨户去讨,也就是讨利。

  不管是谁来讨利,母亲都会将别人请进家门,端出一两道菜,留人家喝两杯酒。然后,拿出5元钱,向人家道声“大吉大利”。

  对方也从来客气,回一句“多谢老人家。多子多福,多财多寿”。

  母亲说,规矩没有变,出了龙灯利钱的人家,龙灯都会专门玩到其门口。

  照例,主人家要准备两杯米酒,一杯敬给玩龙头的人,另一杯,则敬给玩龙珠的汉子。

  本报记者杨光毅

  (贵州省剑河县,当地99%为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侗族和水族居多,记者即是水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