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过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5:40 中国青年报

  商子雍

  西方人的过年,大致是从圣诞到公历元旦;而中国人的过年,则是从农历腊月初八那天端起一碗稠乎乎、香喷喷的腊八粥时就已经开始,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五晚上,在花灯的映照下吃掉那些绵软糯甜的元宵才结束。二者相比,不但在时间早晚上有一个月左右的差距,而且在历时长短上的差距也是一个月左右。

  不可否认,中国人的过年习俗形成于农业文明的氛围。在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春天要种,夏天要经管,秋天要收,一年三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冬天才是空闲。在这个时候,不但有较为丰富的物质储存,而且也有没多少农活儿可干的充足时间,再加上一年播种、经管、收获的辛劳,人们确实也需要挥霍一下财富和时间,放松一下积劳有年的筋骨。于是,穿一身平日不曾穿的新衣裤,吃几天平时吃不到的好饭菜,还要敲锣打鼓鸣炮放花张灯结彩,还有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耍狮子……这是给过去一年的辛劳以补偿,也是为未来一年的劳作加油。因为,几乎和正月初一前后脚走来的是立春,待到正月十五的灯节过罢,雨水、惊蛰又接踵而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一个新的生产周期就要开始了……

  当然,以上所描绘的,是许多年以前过年的典型情景,而今天呢?工业文明早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农村在城市化,农业生产在工业化,就是种田,在一定程度上也无须遵守春夏秋冬的自然时序了,所谓“农闲”,也就成为不再被人们多提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还能拉开架子过上一个多月的年呢?就是在短短几天年假里,过去许多年文化的载体,也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比如爆竹,人们在怀念它所营造的火爆节日气氛的同时,却又无法容忍它包藏着的噪音、硝烟和火灾隐患,不得不加以限制甚或忍痛割爱,以致不少怀旧情结比较强烈的人常常临年慨叹:“年味儿愈来愈少了。”是这样吗?也许是。但历史从来就是如此,它在大步前行的过程中,总会不断舍弃一些哪怕曾经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所幸的是,它同时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更美好的新事物。除夕之夜电视文艺节目的丰富多彩,年假期间外出旅游的轻松惬意,还有迪厅里一曲酣畅淋漓的迪斯科,酒吧中两杯情深味浓的热咖啡……当然,同传统相比,这样的过年也许多少显得有点儿离经叛道,但只要老百姓高兴,只要老百姓愿意接受,对过年的形式,不妨宽容一些,抱住传统、正宗不撒手的态度,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

  但有一样东西却不应该变———事实上也不曾变,这就是过年期间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流露和交汇。从除夕之夜合家团聚时的尊老爱幼之情、手足牵连之情,到春节期间亲友走动拜年时的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还有对故土家乡的依恋之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每逢春节将至,漫步街头,看到车站机场急于返乡的人流,看到邮局门口热销的贺卡,看到许多人家门上倒贴的“福”字,一种感动便会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至于到了除夕子夜,随着新春钟声的敲响,家里的几部电话几乎同时鸣叫,电脑也不断收到远方传来的“Email”,再环顾电视机前老幼三代的笑脸,我想,大概很少会有人不因之而陶醉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