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大“三农”投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9:32 沈阳今报

  魏文彪1月28日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方面的投入将增加近300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也将大力增加投入。

  各级财政加大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直接需要在于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而在之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连年递减趋势。也就是说,在不少地方,随着当地GDP的较大幅度增长,农民的收入却在下降。这
一对比充分反映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今年将全面取消除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此优惠政策的出台可能导致部分产粮区财政减收,中央财政将对此适当给予补助,这将有利于农民负担反弹。今年还将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这些财政投入方式实际就是在帮助农民增收。(1月28日新华社)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新增支出今年将确保主要用于农村,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投入,国债资金的使用要向“三农”倾斜(1月28日新华社报道)。增加这些方面财政投入的背景是,农村不仅存在农民收入低问题,农村的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与城市有着极大的差距,随着城市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如果不增加对农村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方面的城乡差距可能还会呈现日益扩大趋势。这将不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农民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最终要拉农村建设的后腿。

  增加对“三农”各方面的投入也是中国整体实现小康的需要。农民占我国国民中的绝大多数,他们能否实现小康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鉴于当前城乡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小康社会的建设应首先从农村开始,在进一步增加对城市必要财政支持的同时,极其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免城乡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导致永难赶上,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扭转农村投入过低现状的努力不能再无限推迟。

  作为弱势群体、弱势方面,“三农”本应得到财政投入的政策性保护。但长期以来财政支出却是向城市倾斜,走的是以农养工之路。无论是从城乡现状还是远景预期来规划,这种财政支出体制都应尽快进行改革,应早日举全社会之力来重点支持“三农”。

  如果农民增收问题不解决,“三农”形势严峻局面不扭转,国家将欠下整个一代农民的“账”。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现在开始加大对“三农”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就是开始“还债”,以不至于落到对农民欠下的“账”永远也还不完的地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