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嬗变:中国年走“红”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12:0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王雷鸣、沈路涛、邱红杰、杨维汉)从热气腾腾的饺子,到人头攒动的庙会;从异彩纷呈的文化市场,到时尚多样的过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历经千载,传承延续,虽岁月更迭却依然保持独特的韵味和无穷的魅力。

  从埃菲尔铁塔上的“中国红”,到迪斯尼乐园红火的“中国年”;从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恭喜发财”的祝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春节定为公假……中国年走“红”世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双重变奏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新年:新气象新亮点频现

  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传统的年俗得到前所未有的重现。

  除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张北县村民吕占林家,盘腿坐到炕上,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和面、和馅、擀皮、包饺子……祈福和祝愿在融融亲情中升华。

  茶汤李、炒肝赵,硬气功、耍中幡,说相声、唱大戏……老北京的庙会展示着“中国年”的浓浓风情。在许多地方,赶集、灯会、秧歌,人们在狂欢和热烈中体味着年节的魅力。

  这是一个文化的节日,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旺盛的文化需求使春节更加色彩斑斓。

  《手机》《地下铁》……10多部贺岁新片接连登场,令观众眼花缭乱;芭蕾、话剧、戏曲……新老剧目层出不穷。外国文艺表演团体竞相把“洋式大餐”推上中国节日文化餐桌。“逃脱大师”美国魔术师罗伯特·盖洛普春节期间在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了魔术热潮;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团的狮子、狗熊、猴子们,给北京等地的市民带来无限欢乐。

  这是一个现代的节日,现代生活赋予过年新的内涵,新的年俗在继承中发展衍变。

  大年初一,在北京工作的吕小姐一早就陪着父母去逛天安门广场,赶地坛庙会,到王府井购物。“往年回家的时间太紧张,今年干脆把父母从内蒙古接过来,让他们也尽情享受一下在北京过年的乐趣。”

  利用春节假期旅游的人更是空前高涨。北京市旅行社春节组织的北京市民出境游有2.8万人次参加,同比增长8%,创历次黄金周出境游的新高。今年自驾车春节游异常火爆,在一些旅游城市和景区,自驾车游客比例占到了散客的三成以上。

  “嘀嘀”的手机短信提示音成为亿万家庭新春贺岁的祝福曲。农历大年三十中午到初一凌晨,仅北京的手机用户就发送超过1亿条手机短信。电信部门估算,春节7天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有望达到100亿条。民族传统习俗融入“信息时代”,并在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年俗:在传承中发展嬗变

  民俗学家乌丙安的除夕是这样度过的:坐在电脑前,一边接着拜年电话,一边翻阅手机的拜年短信,还时不时查看邮箱里的电子贺年卡。

  在76岁的乌丙安看来,现在过年是团圆饭照吃不误,但很多是地点搬到了饭店;阖家团圆习俗还有,但很多是全家出门旅游;拜年还是一种需要,但很多换成了更时尚的“信息化”手段。新形式、新手段的出现,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年味。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节是汉代,但史家推断,最早的起源可能在原始社会。据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介绍,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具有比较固定的生产周期,农忙一结束就进行休整,聚在一起开展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这一活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连看似常见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也是千百年间不断加入到年俗中去的,现在的一些新事物为什么不能成为新的年俗呢?”

  如今,作为我国200多个节日中民俗最集中、最盛大的节日,传统年俗成为春节的具体内涵。品味每一样年俗都可以触摸到古老文明的脉搏,而每一种年俗也在岁月的更迭中经受着取舍存留的考验。

  河北省武强县盛产的年画,上个世纪曾经年销数亿张,覆盖大半个中国,但如今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马习钦对此颇感失落:“今年武强年画才卖出几十万张,就连本地一些人家也不爱贴年画。”

  乌丙安对类似的年俗变迁比较坦然:“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适应现代社会就可以让它‘安乐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这类失去生存基础的年俗,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博物馆。”

  “对春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加以适当、正确的引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认为,任何时代的人们都需要传统,就像人们在太平日子爱好收藏古董以寻求旧时的记忆。他举例说,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春节习俗的抽样调查表明,48.2%的被调查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春节习俗过春节。

  唐装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国家领导人的穿著。“只有在旧的形式基础上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精粹才能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陈醉认为。

  民俗学家们相信,新旧民俗的此消彼长是时代的生动写照,但春节的主题和精髓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团圆和期盼。“世界各地过节都讲究团聚,但任何一个节日都没有像中国春节那样,因为团聚的渴望带来几亿人的大移动。”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王文宝认为,春节是民族亲情的粘合剂,通过共同的节日、共同的风俗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春节:文化交流的新使者

  1月24日至28日,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披上象征喜庆吉祥的“中国红”,以欢庆中国猴年新春的到来。这座有着115年历史并作为法国象征的铁塔,此前从没有为一个外国节日而改变灯光的颜色。

  今年是美国纽约市政府把中国农历新年纳入法定公共假日的第二年,曼哈顿的唐人街和布鲁克林的第八大道都举办了庆祝春节的盛大游行。帝国大厦顶部1327盏灯也换成寓意吉祥的金红两色。

  在许多国家,丰富多彩的春节欢庆活动,不仅吸引着华侨华人,更吸引着当地的本国民众。海外媒体认为,“年”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使者。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发表电视讲话,向中国人民表达美好的祝福。他操着生涩中文说的“恭喜发财”,为中国猴年春节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

  美国总统布什向当地侨报发去贺信,携第一夫人劳拉向华人致以最美好的节日祝愿。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等各国政要先后表达了新春的祝愿。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特地穿起大红旗袍,宣布中国的春节为全国的“工作假日”。

  曾几何时,人们为青少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看美国片、日韩剧而焦虑;甲申年的春节,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魅力,正在世界各地焕发异彩。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人们藉此得到归属感。同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只有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会受到世界的青睐。只有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会使这个世界更加色彩斑斓。

  金猴风靡世界,全球共贺新春,彰显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正如海外舆论指出的,中国的春节走向世界,正是中国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有力体现。(完)(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