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辽宁百万下岗职工转移到非公经济领域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1日12:06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2月1日电(记者 王振宏冯雷)41岁的柴国伟至今难忘3年前离开国有企业时的感觉。1988年他中专毕业后,进入沈阳第六毛纺织厂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直到2001年,他还一直想像着这家国有企业是自己一辈子的“铁饭碗”。

  2001年,这家多年经营不善的企业改制,柴国伟也终于要离开了。“在解除劳动关系要签字时,我的手一直在抖,眼泪直打转。干了这么多年,真要走了心里说不清什么滋味。
”他对记者说。

  碍于面子,柴国伟回家呆了一段时间。最后他终于走出家门,和同为下岗职工的妻子在自己家不远处开了一家面饼店。每天来买饼的有不少是他的邻居,他说:“现在终于能接受站在街道边做小买卖了,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在哪都一样。”

  作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省份,辽宁近几年国有企业推行减员增效,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众多下岗职工离开原有的国企,除一小部分重新进入国企就职外,多数职工在非国有企业重新觅到新岗位。像柴国伟一样,辽宁最近3年内有100多万下岗职工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就业。

  据了解,2001年7月,我国在辽宁省进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试点,到目前为止,辽宁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先后有175.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进入市场重新择业。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并轨职工已就业人员中,有70%左右进入了第三产业。

  近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崛起,也为百万职工的就业转移提供了重要条件。据有关部门粗略计算,最近6年来,辽宁的民营经济增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而最近的一次统计表明,全省就业人数1011万人中,有531万人在非国有企业。

  此间专家认为,辽宁百万职工的就业大转移,不仅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也使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确立。这一规范的劳动制度的重大变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

  据辽宁省政府提供的数据,全省国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1年的1.6万元/人,上升到2002年的2.5万元/人,提高了56%。在减轻人员包袱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一大批国有企业顺利实现了转制重组,一批陷入困境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得以顺畅地退出市场。(完)(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