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2001年:免费筵席风流云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08:19 新民周刊

  撰稿/汪 伟

  比尔·盖茨20岁的时候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个决定的正确性曾受到他的中产阶级亲戚们的怀疑。过了20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宣称,互联网将改变世界,全世界的年轻人对此深信不疑。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互联网造就了最新版的“美国梦”,也成了新的“梦工场”。“免费共享”就是互联网“梦工场”制造的一个深入人 心的梦想。

  然而,这个梦已经破灭。

  被控诉的“慷慨”

  在上海浦东一间凌乱不堪的房子里,王凯文一边熟练地搜寻几首1970年代的老歌,一边发表他对当年Napster 官司的看法:Napster虽败犹荣。

  王凯文出生于1979年,和Napster的发明人肖恩·范宁同龄。1999年,范宁设计出了Napster ,5月份他创办了Napster公司。和比尔·盖茨创办微软时一样,这一年他正好20岁。

  互联网上许多重要发明都源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Napster也不例外。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朋友们抱怨 互联网上的MP3音乐链接效率太低,触发了范宁的灵感,最终构思了点对点(P2P)音乐交换服务原理。Napster 是这个原理的第一个产品。

  王凯文坚信,每一个触发灵感的细节背后,都有更加深刻的原因,Napster也不例外。这个原因就是网络上根 深蒂固的“免费共享”理念。王凯文眼里的Napster,“就是一个乌托邦”。

  从技术上来说,Napster是个搜索引擎,它的功能是查找、下载MP3格式的音乐文件。Napster不提 供MP3文件本身,它提供的只是MP3文件的地址、目录和索引,让Napster的用户据此找到它们。

  Napster绝对是一个乌托邦。所有的音乐都保存在Napster软件用户个人电脑的硬盘上。用户找到歌曲 目录和地址后,就可通过Napster提供的虚拟社区从目标用户的硬盘上下载音乐。“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将全世界使 用Napster的电脑硬盘中储存的MP3联结了起来,全球共享。Napster使世界失去了界限,在深夜使用搜寻和 下载音乐的年轻人,体验超越常态的“大同世界”,更像是一场乌托邦的狂欢。

  2001年2月12日,美国第九巡回法庭对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上诉Napster网站侵犯版权一案 做出判决,认定Napster网站存在侵权行为,责令其终止免费提供受版权保护的音乐服务。这个案子在互联网上引起了 轩然大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改变了传统唱片工业面貌之后,又深刻地改变了互联网世界的面貌。

  “免费共享”在互联网世界如此深入人心,愤怒的网络高手一夜之间黑掉了RIAA的网站。被黑后的RIAA主页 上有一个链接,可以免费下载RIAA诉诸法律加以保护的音乐产品。互联网愤怒的表达方式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

  官司的赢家RIAA列出了13.5万个禁止无偿下载的音乐目录,因为从服务器上清除了这些文件的地址,Napster 网站的访问数减少了很多。一波三折之后,Napster于2002年7月黯然申请了破产保护。但Napster的星星 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从此以后,程序员王凯文找歌时使用的是更新的软件Kazza。2001年到2003年,使用Napster 的点对点(P2P)音乐交换服务原理的新软件层出不穷,著名的就有Kazza、emule、imesh,winmx、 edonkey等等。这些软件从Napster官司中吸取了教训,不再将音乐文件目录集中放在一个服务器中,而是分散 在多个服务器中。法律因此再难对它们严加限制。

  有人评论说,“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唱片业这样,生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胁。”Napster 和它的免费共享理念使RIAA代表的传统唱片业巨头,华纳、BMG、百代、索尼、环宇等等损失惨重,2000年以来, 欧美的唱片销量一路下滑,赢得了Napster官司的RIAA不得不承认:“如果今天属于CD,那么明天就属于CD-R ”。后者是网友从网上下载音乐,自己刻制CD的必备工具。

  在互联网的共享理念和狂欢气氛中,传统的唱片产业也改变策略,加强了网络音乐付费下载业务。王凯文对此的评价 是,“商业社会规则森严,绝没有免费的午餐。互联网是唯一的可能。因为它的天才和激情没有完全被商业规则消化和模式化 。正是这种不调和的前卫刺激了互联网的发展。”

  在他看来,“免费共享”的诱惑不仅仅是省下现实的“银子”,而是一种激动人心的观念。

  冬天里一把收费的火

  2001年,王凯文来到上海。在3个月内,他跳了3次槽,其中有两次是由于互联网公司倒闭。他一直没有弄明白 ,既然都快倒闭了,公司为什么还要招人?

  2001年,看着迅速拔高的工资,王凯文坚定了在上海做一个程序员的信心。也就在这一年,他听到一个新鲜的说 法,叫做“互联网的冬天”。

  4000块钱的月薪已经让王凯文心花怒放,“冬天”里的沮丧因此和这个小小的程序员无关。其实早在2000年 ,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一路狂泻,跌幅在3月份达到了50%时,互联网的冬天就已经遥遥在望了。当时有媒体描述说,“一个 刚刚在那里上市的中国年轻的网站老总傻了眼,因为他个人的股票市值短短几天就由3亿美元降到1亿多美元。”

  2001年的互联网上有许多事情发生,王凯文张大眼睛,瞪着这美丽的新世界。他学会了用“烧钱”来形容2001 年以前的网站经营。在短信成为中国互联网站盈利的法宝之前,互联网企业的CEO为寻找到挣钱的路子伤透了脑筋,各种各 样的收费措施应运而生。

  2001年,电子商务继续成为当年网络的关键词。和普通网民更切身相关的消息是,继263和21CN在2000 年启用收费邮箱,更多的网站开始针对邮件服务收费。被免费的互联网资讯吊足了胃口的网民,也警惕地注视着网站的一举一 动。王凯文一度对收费邮箱愤愤不平,在诸多论坛上发帖、灌水,表示反对。两年以后,对收费服务见惯不怪的王凯文形容当 时自己的举动是“上窜下跳”。

  和Napster推动的“免费共享”潮流一样,“细节”背后的“更加深刻的原因”,最终还是推动了互联网收费 进行。2001年及以后的事实证明,收费邮箱只是网络收费服务的小头,真正让互联网从凛冽的寒冬中走出来的,是短信服 务、在线游戏和广告收入。其中,短信服务更是在后来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2001年,新浪成了第一家针对内容全面收费的中文网站。虽然收费额只是区区每月2美元,但当时的新浪CEO 茅道林称,网站可以根据这2美元的收费区分到底有多少有效访问人群,回答广告商关于“网民是否有价值,投放网络广告是 否有效”的追问。

  网络企业开始“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有效访问人群”的说法显示,网络免费的时代正渐渐远去,向所有人开放 的互联共享精神正在接受商业法则的严酷考验。

  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将“网上收 费服务得到认可”作为2001年互联网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这一分析一度被许多观察家和网民嗤之以鼻。但2001年以 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事实。

  3年过去了,4000块钱的月薪已经不能让王凯文这样的资深程序员为之激动。2003年的互联网关键词变成了 “网络股飘红”和“网站盈利”。这一年,头顶着“中国首富”美丽光环的丁磊成了新的偶像。有人评价说,互联网不仅在中 国造就了富翁,更重要的是,它使“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概念换钱”和没有原罪的财富从西方经济学教材变成了 现实。

  狂欢结束,理性和商业社会的法则改造了最狂热的网络无政府主义者。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王凯文们,在采访中 对记者说:“现在的问题是,网络上无偿共享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了网络产业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和商业化;互联网内容服 务的完善和功能细化,让网民的选择越来越多,一两个虚拟社区再也不能形成1990年代那种趋同性和向心力,四海一家的 幻觉早已出现异心。这种网络向心力的消失,使用点对点音乐下载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人只下载不上传,这可能会导致 免费的互联网盛宴走向没落。”

  声明:《新民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