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观察:鞭炮禁放 怎一个禁字了得!专题 > 正文

新浪连线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09:54 新浪观察

  施行11年来,“禁放”日益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猴年春节里很多禁放之城鞭炮声声、“硝烟四起”,这对大量警力的投入似乎是一种嘲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但放烟花引起的火灾、伤害等也不容忽视。到底是禁是放?如何既考虑民众的需求,又维护政令的严肃?

  被采访人: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最高资格会员;先后指导日、德、韩、俄、蒙等国和本国民俗学硕士生、博士生108人;1996年9月应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及夫人邀请,出席了“首届总统文化节”,受到最高礼遇。

  新浪观察:北京实行“禁放”已经11年了,但是年三十儿夜里的炮声越来越“震耳欲聋”,尤其今年特别明显。春节过后,许多人都对禁放进行了讨论,您的看法是什么?

  乌丙安: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狂欢节,这是一种约定俗成,延续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人类需要狂欢节,但是狂欢的方式各有不同。中国早在没有鞭炮的时候,创造了爆竹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起于南方。把竹子放在火上烧,烧出了“劈啪”的声音,爆竹实际就是让干竹子炸裂的声音。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种炮还是用竹子的形状,一节一节筒形的,让火从中开花。到了唐以后,鞭炮就很厉害了,变成了主要的欢庆形式,逐渐由爆竹变成了礼花的形式,既有响声又有多彩多姿的花束。

  从中国的老百姓来讲,还有中国的各代政府,包括皇家政府,对这方面都很重视。过去有个词叫“与民同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水浒传》、《红楼梦》里的过年都离不开鞭炮。首先要肯定的是,鞭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喜爱的欢庆形式。关键不在鞭炮本身,在于很好的经验没有很好的挖掘。自古以来,官方在管理鞭炮上是绝对严格的,比如“吨位”吧,不能搞那么大的,现在我们是失控了。为什么出现非法制造烟花爆竹,能把邻居玻璃都震碎的爆竹?这需要管理。过去鞭炮只能是皇家来出,不许自己私自出,就是要保证质量。首先是管理,制作上必须要加强,无证制造、危险的,要严厉制裁,让他倾家荡产。第二,不能把这个看成一种“恶俗”。放鞭炮自古以来就是要管理的。一开始我就反对沈阳实施禁放,禁了也止不了,不如管理好。好多年了,全市放鞭炮,震耳欲聋,优点就是严管大型鞭炮,绝对保证查出来就销毁;第二就是限时,我们是每到春节从二十六、七就开始允许放了,如果完全禁止,过年过得非常萧条,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个不符合传统。我个人规定了自己怎么放炮,我不放杀伤力大的,我就放礼花,在楼顶,我们小区的物业、保安都在现场注意防火,这就是要适当的限时限地,比如楼内绝对禁止。

  这个习俗要使它文明起来,还要让大家狂欢,就要形成制度和习惯,法律上要严管,这样大家放得很自由,放得很自觉。不要责怪鞭炮。鞭炮是有污染,但不能看得太严重,汽车的尾气比它厉害,但我们要不要消灭汽车?有些做法是因噎废食,从古代到现在没有死那么多人,不要大惊小怪,或者做无力的宣传,所有的杀伤都是用了非法的鞭炮,要不没点就炸了,要不刚刚点着就炸了,还是管理不好。

  所以,我们要宣传买什么牌的。我是有经验的,我在德国过过几次春节和阳历新年,他们用的鞭炮就是中国的,一个月前就在电视台广泛宣传要买中国什么牌子的鞭炮,所以他们那个新年啊,我就叫“炮轰柏林”,声音很响,大家很高兴,他们公开宣布禁止进口波兰和匈牙利的鞭炮。发达国家管理得非常好,你要是放了波兰进口的鞭炮,绝对罚得你倾家荡产。我们现在的情况,还是法律不严,也要大家自觉遵守。

  我们在平时开业庆典也放,放的都是不会崩着人的有点响声的小鞭炮。我放的是“两千头”的,现在只剩一挂了,我留着正月十五再放,正月十五是最后期限,要还想听见鞭炮声就得等来年。沈阳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全民大讨论,最后总结就是我做的,应该怎么放、怎么限时限地。我在北京没过过,我觉得太冷清了,不能代表大家的民意,老百姓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这么拥护,应该给他们拥护的喜庆和狂欢的表示。我们虽然不能像外国朋友满街扔西红柿,但也应该有自己的狂欢节。我们应该把鞭炮好好的规范一下,从盛唐时代一直放到今天,没有因此让一个民族怎么样。我就到鞭炮摊上去查那些危险的鞭炮,那些烟幕特别大的,那都是不合法的鞭炮。要让合乎规范的厂家有赚钱的机会。我在鞭炮这个问题上态度是坚决的,一定要开放,一定要严管,把鞭炮变成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新浪观察:从今年开始,禁放34年之久的新加坡正式解禁,市民可以在大量的保安和救火队员的保卫下放鞭炮,有评论认为新加坡的解禁是在积累了34年的财富之后才实行的,这种模式对中国目前来讲成本过高,您同意吗?

  乌丙安:我想新加坡的经验我们也不必过多的考虑,我们也有自己的好的经验,不必要强求全国统一,关键是要严格执法。汽车发展到今天,每年有20万人死于轮下,汽车也有严重的污染,为什么国家还提倡让大家买车?至于保障安全的成本,我看不是问题,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是认识放鞭炮的文化内涵,不能只考虑少数人对它的讨厌,要考虑多数人表达欢乐、喜庆、凝聚的权利,不能扼杀人们的狂欢。

  新浪观察:说到放鞭炮以及其他的中华民俗,我想起前些时候北京街头出现的“竖筷插碗”的雕像引起了非议。您认为在古老的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把握?

  乌丙安:首先那位艺术家应该懂得,竖筷插碗至少以前来讲是倒头饭,是给死人的供饭。中国外国都一样,在发达国家不吉利的东西还是忌讳的,你说它迷信,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看见就难受。坐在船上老说翻,人家就不乐意,这些东西不算迷信。我的观点是,老年人说这个筷子不吉祥,年轻人觉得无所谓也可以,不必刻意的去知道,由他自由。除非是穿红衣服参加葬礼就不行了,这是起码的礼节。有些民俗很偏,纯属过去迷信,老年人看着不舒服,孩子不知倒也无所谓。不能唐代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外国的婚纱是白色的,现在咱们不也接受了吗?但是在北京这样的古老的文化城市,似乎不宜如此。要客观的看,这样的作品出现了议论也不奇怪。咱们国家是多年封闭的国家,现在到开放社会有一个转型时期,不同的看法正在互相交流,不必那么激烈,但大家都可以表达,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生的孩子,让他完全按过去的来,恐怕不合适。

  要设计新的东西并且把传统的东西嫁接过来。比如春联,古代是两块桃木,挂着为了辟邪,从唐宋才开始题对联,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不准再砍桃树了,改成用大红纸的对子,这不也是改革么?春节历代都有革新。再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4000年的历史了,为牺牲古希腊的英雄招魂举行运动会,同时要祭祀宙斯,这才有了奥林匹克圣火,奥林匹克火种的传统一直保存到现在。过去奥林匹克不许女性参加也不许女性看,全部运动员沐浴更衣,赤身裸体上场,表现健美。所以放鞭炮可以是古老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必须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为现代人服务。

  新浪观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专题:新浪观察:鞭炮禁放 怎一个禁字了得!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