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滨邹鲁”耀“星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11:40 南方日报

  “海滨邹鲁”耀“星河”

  ——潮汕星河奖十四年花繁果硕

  1990年7月,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正式创立。14年间,热心公益事业的海内外潮汕乡亲一共捐款3000多万元。

  14年来,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已有3000名优秀青少年获得星河奖。

  被誉为潮汕青少年“诺贝尔奖”的星河奖,如今已成为潮汕父老乡亲给予品学兼优青少年的一种最高奖赏。

  正当文化大省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凝聚着海内外无数潮汕父老乡亲的爱心和期盼的25层高的星河馆,终于巍峨矗立在汕头时代广场。

  潮汕地区因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而被誉为“海滨邹鲁”。今天,她更以兴办汕头大学和创立星河奖而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人文荟萃之地。有趣的是,汕头大学和星河奖都主要是靠民间的力量办起来的——汕头大学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建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星河奖则是海内外潮汕各界人士集资创办的。而被誉为潮汕青少年“诺贝尔奖”的星河奖,如今已成为潮汕父老乡亲给予品学兼优青少年的一种最高奖赏。“做摘星人,登‘星河’榜”,成了潮汕广大青少年的一种人生追求。广袤的潮汕大地,处处滚动着强大的星河效应。

  星河奖顺潮流得民心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事情得从1989年说起。一天,当时的省政协主席吴南生来到汕头,和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林兴胜谈起了振兴潮汕经济的问题。吴南生认为,振兴潮汕并非一代人、几十年就能完全实现,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从青少年抓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他说:“当我看到一些少年在某些迷信场所捧香下拜、求签问卜,一副虔诚模样时,我的心就感到阵阵揪痛。要知道,有的人脖子上还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呵!”谈着谈着,两人感到十分有必要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在道德、学业、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7岁至20岁的青少年,以此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青少年,使青少年沿着正确、向上、有为的方向健康成长。随后,吴南生给这个基金会起了个寓意深长的名字:星河奖。他说:“星河,即是银河,天河、明河、长河、星汉、云汉、银汉都是它的异名。星河由很多恒星组成,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用‘星河’来命名,是希望潮汕优秀的青少年人才辈出,蔚成璀璨的‘星河’。”吴南生的意见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后来,星河奖的宗旨被概括成了一句话:“奖掖潮汕佳子弟,造就银河摘星人。”

  1990年7月,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正式创立了。海内外的潮汕乡亲明白了星河奖的宗旨,纷纷慷慨捐钱给基金会。早在1989年吴南生和林兴胜酝酿设立星河奖的时候,香港企业家陈鸿琛就闻风而动,带头捐出200万港元。他说:“你们说的‘星河奖’是好事来的,所以我要捐款。”在汕头市,民营企业家李科生捐款200万元,成为内地第一个向星河奖基金会捐资的企业家。这样,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个……14年间,热心公益事业的海内外潮汕乡亲一共捐款3000多万元,使星河奖基金会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谈起星河奖的强大生命力,会长林兴胜深有感触。他说:“星河奖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支持,就在于星河奖基金会有一个明确的宗旨,并坚持不懈地实践这个宗旨。”10多年来,星河奖基金会理事会一直把做好评审工作放在第一位,设立了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制订评审工作条例和各个奖项的评审标准,建立起严格的工作规程。评审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申报者逐个严格审查,并有重点地深入到乡镇和学校调查核实,一些奖项还要在现场测试和筛选,力求每个评奖对象资料翔实准确,最后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才定案公布。这样,就使星河奖具有先进性、权威性,成为全潮汕青少年孜孜以求的最高奖励。

  鉴于一些获得星河奖的青少年考上大学后经济遇到困难,1995年,星河奖基金会又专门设立了助学基金,资助经济有困难的星河奖获得者完成大学学业。近十年来,已有上百名受资助者顺利读完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星河奖获得者在成长的路上一直得到星河奖基金会的关怀和支持。星河奖并没有一奖了事,每次评奖以后,基金会秘书处都为每位获奖者建立档案,继续跟踪联系。秘书处每年都给获奖者写一封信,寄去关爱和鼓励。获奖的“星星”也每年给秘书处写信。这就是“一年一信”之约。除此之外,秘书处每年还尽可能访问一些获奖者和家长,同时召集就读大学和已走上工作岗位的获奖者开座谈会,让他们交流经验,互相激励。

  好事多助。潮汕星河奖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不遗余力的配合和支持。许多学校开展了“学星星、攀星河”活动。学校还成立了“星河活动工作指导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负责本校星河奖的送审工作和“学星星”活动的具体安排。因此,星河奖激励着广大学生努力争取成为拔尖人才,成为“星河”的摘星人。星河奖成了推动广大青少年奋力向上的强大动力。

  三千优秀青少年“摘星”

  潮汕地区出现“追星热”

  在星河奖基金会和?泄馗鞣降墓餐ο拢呛咏毙纬闪艘还汕看蟮纳缁嵝вΓ龀鄙堑厍鱿至饲八从械慕】迪蛏系摹白沸侨取保慌忠慌那嗌倌瓿晌惨康摹靶切恰薄V氖≈氐阒醒峭芬恢惺嗄昀匆延?300多名学生成为“星河摘星人”,平均每年获奖人数在22人次左右,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一以上。获奖学生都先后进入各类大学深造,已经或正在成长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博士、硕士。据统计,14年来,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已有3000名优秀青少年获得了星河奖。历届获奖者中,已有数百名考上了高等院校,当中一大半就读于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仅1997年,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就有23名曾获星河奖的学子。大学毕业后考取或修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有数十人,到国外留学的也有30多人。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获奖者,都在实践着“是星星,就要发亮”的誓言。“星河奖”举办头十年,就有584名获得星河奖体育奖的“星星”,一共夺得世界冠军42个、国际比赛冠军19个、亚洲冠军46个、全国冠军266个,其中刷新世界纪录11项、亚洲纪录1项、全国纪录1项,还有一些人获得国际象棋大师、亚洲优秀选手、国家运动健将等称号。其中登上世界(国际)冠军榜的“星星”就有31人。其中包括李春阳、蔡炎书、李宏平、孙淑伟、萧燕娟等人。他们都念念不忘星河奖所给予的巨大动力和支持,都把星河奖看作是照亮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曾获第一届和第三届星河奖,并获得大学生助学金的郑海涛,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南方邮务有限公司工作,参与了“视聆通”的设计,成绩十分显著。1999年他给星河奖基金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在信中说:“星河奖在给予我经济上的支持的同时,更是我精神上的一份动力。出门在外,每当念及星河奖凝聚着家乡父老的浓浓情意,都让我感动不已。”他还说:“是星河奖,使我确定了努力求学的信心;是星河奖,使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是星河奖,使我有了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星河奖,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星河奖将会伴我走过整个人生。”获得首届星河奖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俊杰谈起星河奖,便深情地说:“星河奖带给我的不只是奖牌、证书和奖金,而是那超乎物质之外的精神力量——荣誉和使命!”星河奖所代表的事业、理想,正是所有潮汕人民的共同意志。”也是就读于人民大学的第四届星河奖获得者王琪琮,高度赞扬了星河奖。她说:“作为一名潮汕学子,我深知潮汕星河奖的意义。她决不仅仅是奖金、奖牌和奖章,她所凝聚的是潮汕千千万万乡亲父老对我们过去的嘉许,更是对我们未来的鞭策、鼓励和期望。”

  星河奖道路越走越宽

  星河馆铸就又一丰碑

  星河奖的作用越来越大,星河奖的道路便越走越宽。就在“众星成河”的时候,“众志成楼”的大喜事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早在星河奖创办之初,就有了建设星河馆的设想。按照当时的构想,星河馆作为潮汕育才基地,由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共同兴建,是三市团结的象征。馆内设置科技中心、艺术馆、展览厅、陈列室。同时实行“以楼养楼”,将一部分出租作书店、电信和银行之用。汕头市人民政府为此在新城区划出10.8亩的建馆用地。不久,知名的青年建筑师马伟强无偿设计了一幢25层的带有裙楼的椭圆形巨柱式大楼。可是,后来由于遇上亚洲金融风暴和用地重新调整,工程迟迟未能动工。然而,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视“星河”事业为自己生命的会长林兴胜,开动机器,提出了“众志成楼”的方针,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政策出政策,有好建议出好建议”。结果,一呼百应,集腋成裘。许多荣誉会长、名誉会长、理事纷纷解囊,一共认捐了1500多万元。内地的揭阳市吉荣、榕泰、运通3家企业听说汕头、揭阳、潮州共建星河馆,也捐资300多万元。汕头市的有关部门更感到义不容辞,纷纷对星河馆的建设施以援手。汕头正超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汉榕、陈一卫听说星河馆需要低压电器设备,当即捐赠整座大楼所需的300多台(套)价值150多万元的低压电器。吴汉榕还打电话给林兴胜表示感谢。他说:“谢谢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社会、为培养青年一代做好事的机会。钱来自社会也应该回报社会。过去,我们对‘星河’不了解,如今了解了,感到能为她作点贡献就很愉快。今后星河馆还需要什么设备,您尽管提出来。”

  900多天过去了,如今,正当文化大省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凝聚着海内外无数潮汕父老乡亲的爱心和期盼的25层高的星河馆,终于巍峨矗立在汕头时代广场。此刻,年过7旬的星河奖基金会会长林兴胜,伫立在半月形的大楼面前,望着直指蓝天的巨大建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群星伴月,众志成楼。星河事业终于有了一个家!这是爱心之家,希望之家。她,是记载潮汕人民崇文重教美德的又一座丰碑,是“海滨邹鲁”的又一个象征!

  本报记者 张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