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点击:期待“阳光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15: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张兴劲

  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正日益成为公众和媒体舆论关注的热点。近日本报刊出的“两会前奏”连续报道《对预算的审议将更加透明》、《让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俨然有“紧锣密鼓”的意味。

  所谓“政府财政”问题,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人大强化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就是通过制度性的约束,使得被授权的政府依法用好纳税人的钱,为公众管好一个透明的“钱柜子”。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人大要代表人民盯紧由政府所管理的“钱柜子”。因此,公众的关注应是一种期待,期待通过强化人大的监督,产生透明的政府财政———“阳光财政”。

  我国的各级人大即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对由行政机关提出的施政报告及相关的财政预、决算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并经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表决,这体现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政原则,也体现着这种至高权力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多年来,人大监督的“作为”及成效,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成为公众认知人大的特定视角。但是,毋庸讳言,在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中,财政监督特别是预算审批监督,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分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仍是人大监督的“瓶颈”。一直以来,人们对各级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所谓“程序合法,实质虚置”状况多有质疑,这也说明人们期望着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要实现由程序审查转向实质审查。

  人大的监督首先是依法监督,建立完善而规范的制度。事实上,各级人大正不断探索完善和规范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但是,囿于各级人大现行的某些运作机制(如审议的时间较仓促,人大代表中部分是非专职、非专业的代表等),在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中,如何既保证程序上的合法,又强化实质上的监督,仍是一个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有着较大的制度创新的空间。

  人大监督突破“瓶颈”,强化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是现实的紧迫要求。

  主持 冯树盛(晓航/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