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土地成股份农民变股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09:58 现代快报

  [新闻索引]

  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瓶颈,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城市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的一个核心,就是把传统农民改变为现代市民。通过城市化的发展,让大量农民变成市民,让广袤的农村成为城市。这样一场伟大的变革,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社会发
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中国具有历史性的重大选择,作为中国最具活力之一的苏南地区,这一次又以农村的股份化试点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其中苏州吴中区的农民持股进城,正在演绎着这场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新版“陈奂生进城”。多十年就没有农民了令人眼热的吴中现象

  “我们的农民现在都是手拿股本的股民了。”2003年岁末,苏州吴中区长桥镇的镇长陆增林这样对记者说。这一年,这个镇的15个村全部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成为江苏第一个全体农民持股进城的乡镇。今年55岁的长桥镇先锋村村民周火根现在是一家电子厂的门卫,全家每月有3650元收入。先锋村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周火根一家5口人可以分到3.5股。2003年12月底,周火根一家还分到当年第四季度的红利1260元。

  2003年年初,长桥镇酝酿在15个村全面组建社区股份合作制。集体资产在200万以上的村,把这些资产折算成股份分摊到每个村民头上,让村民们定期享受股份分红。为保障股东利益,长桥镇规定,目前确定保底分红为每股每年确保1440元和浮动分红(视收益状况由股东代表大会商定)相结合的分配方法。15个村设股份16961.36股,每股2.06万元。其中,集体股占34.56%,个人股占65.44%;全镇具有持股资格的村民有14425人,因各村基数不同,每股幅度1万至5万不等。目前,股民们已经可以从合作社拿到每股每月120元的保底分红。

  股份合作制不只是村级集体经济这一块。2002年1月,苏州市首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苏州吴中区胥口镇宣告成立,883家农户以136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并领取了股权证书。2月4日,在胥口镇香山村17队,村民吕银兴拿着股权证开心地说:“家里3.64亩的地已经入股两年,我从合作社拿到了将近4000元的分红哩!”

  老吕今年56岁,家里共有5口人,老夫妻两口、儿子儿媳和一个5岁大的孙子,以前老吕一直是在家务农,三亩多地全部种水稻和油菜。他告诉记者:“种田真的是什么也不赚,收成好的话,每亩地每年只能收获1000斤左右的稻子,毛收入是600元;不算人力成本,除去农药、化肥等费用外,一年一亩地的净收入绝不超过200元;而一旦农忙的时候是全家出动,人工费没法算。”现在,一切都被股份化改变了。吕银兴家与想象中农村住房不一样———干净、整洁,和公寓住房几乎一样。他带记者到楼上刚刚装修的房间看,地上墙壁上都是木板装修,一套新购买的家具、定制的大号席梦思床、全自动洗衣机等;卫生间也是品牌组合的卫浴系列。站在楼上的后阳台上,吕银兴指着家院后面的新厂房告诉记者,原来那边是属于自己承包的责任田,目前,他的3.64亩地已经有2亩地上建造了标准厂房,余下的都已规划好了项目待建。据了解,在未来3至5年内,吴中区将形成一个中心区、两个配套区、一个经济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城南工业带开发格局。按省市有关专家的估计,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最多10年时间,吴中区就没有农民了。从吴中到苏州农村正在被股份化

  土地变工厂,乡镇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城市化浪潮正在苏南风起云涌。吴中区作为近几年新加盟苏州中心城区的区域,城市化的速度可谓前所未有。据了解,近两年,吴中区每年有1万多农民脱离土地,转为城镇居民。不只是吴中,不只是苏州,农民进城成为苏南新浪潮。

  据一项调查表明,2001年,苏州全市村级集体所有的净资产为104亿元,当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为21.14亿元,村均净资产465万元,村均可支配收入90.5万元。2002年、2003年,这些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一般都在20%以上。然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村将全部撤村建镇,村落形态也将彻底改变。但原有的集体资产又怎样得以保护而不致流失呢?对此,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在镇村合并、撤村建镇中,这些资产必须坚持执行仍归原村(组)农民集体“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民法通则》规定,理顺镇、村、村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得平调集体资产,损害农民利益,并要求村级年可支配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村,抓紧将集体净资产量化到人到户,创办社区股份合作社,让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市委办公室还以文件形式下发了社区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

  吴中区是苏州市社区股份合作社的首创者,自2001年该区在木渎镇金星村试验成功,正式诞生了苏州市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以来,目前已有20个村仿效跟上,总计有近3万农民成为股份合作社股民,到2004年全区约??25%的农民成为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股民。到去年底,苏州市已组建这类合作社34个,比2002年增加23个,入社农户11600户,入社农民34537人,享有股权53766股。关于这个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的决策,从苏州全市已经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34个村的实践看,当地农业经济研究人士认为,资产增值,农民得益,应该说是成功的。

  除了这一模式外,苏南各地也在按照实际情况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如昆山,因为农业项目用工量大、雇工多,对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很适合解决“4050”劳力就业;还有壮大个体工商户队伍,从而迅速带动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投身到三产服务行业中去,实施优惠政策促就业;失地后的农村失业劳力,实行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或100元以上不等的待业金,凡是企业愿意吸纳待业人员的,政府还承诺将应发给这些农民的待业金一次性补贴给企业,变输血为造血,这样可以鼓励企业吸收本地职工,让农民得到更多经济收入,实现农民“洗脚上田”进工厂、变市民的过程。无锡的新桥镇则提出“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农田向生态林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战略。农民成市民正成为苏南的一股新浪潮。土地没有了,农民吃什么?

  持股进城,可也不是说做就做的。祖祖辈辈耕田劳作,一旦持股进城,疑虑也是很多的。还以前面提到的把3.64亩地入股的吕银兴来说,在实行股份合作社之前,和其他村民一样,老吕有“三怕”———“一怕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吃饭的,田地一旦入了股份,没有了,民以食为天嘛,在心里总有点担心的,这日子怎么过?二怕政府的话是否算数?会不会在入股之后,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基本分红会兑现吗?还有一怕,就是自己还想做点事情,没田种但也不能赋闲在家啊,但是又能做什么呢?”不只是老吕有这个想法,其他人也有。老吕告诉记者,当初近90%的村民因为自己的土地要算成一亩一万元的本金,不想入股。然而当初的疑虑还是被事实打消了。“两年了,我2002年从合作社里拿到了2002元分红,今年1月10日拿到了去年的分红2184元,这些都是直接兑现的,现在村民显然比以前更欢迎这项政策了,毕竟一年到头种植水稻也挣不到这么多啊。”老吕还给记者分析了种植水稻的辛苦,他说,目前村里的老年人不想种田了,年轻人已经不会种田了,年轻人在工厂里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果农忙时要休假在家里搭手帮忙显然不合算,因为一旦如此,月末和年终的奖金都会被扣掉。所以政策一推出,在附近服装厂工作的女儿和女婿都非常欢迎,而老吕自己目前也已被安排了一个看护香江公墓的工作,一年收入达到9000元。

  据了解,目前香山村有4000多居民,根据胥口镇的当初政策规定,只要男45岁、女40岁以下的农民愿意工作,都可拥有一定的工作岗位;而对“4050”人员,则要求企业用工上按照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8%—15%的比例进行安置,并设立了调节基金实行奖赔,少安排一人赔1000元,多安排一人就奖励1000元,香山村的绝大多数“4050”人员都在就近的企业做勤杂工、门卫或在企业食堂工作,收入也相对稳定。“持股进城”后的强有力保障

  在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吴中区始终坚持有社会保障、有股份分红、有生活补贴、有拆迁补偿、有减负措施、有土地流转规范的“六个有”配套措施,保证离开土地的农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使这一“进城”显得极为稳健而极受欢迎。全体农民持股进城的长桥镇领导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我们工作细,透明操作,镇里没有一个人上访。”

  去年7月1日,吴中区启动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劳动者实施社会养老保障。全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老年农民,无需花一分钱,每月可领取120元的基本养老金。吴中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唐兴泉介绍,今年吴中区将有8万多老年农民可享受这一政策,为此区里将从财政中拿出1亿多元解决这些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而对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职工,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统筹补贴相结合,以解决今后的养老问题。为保障“进城”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吴中区正在制定政策,对脱离土地的农民实行基本生活补贴。

  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也就没有红红火火的“农民持股进城”。

  有了保障,大批的农民洗脚离田,重新寻找自己的职业。据吴中区农村办的信息,去年经考试合格的2100多名农民均已踏上新的岗位。木渎、胥口、长桥等地农村劳动力95%以上进入企业。正所谓既是“股民”,又是“市民”。

  目前,江苏各地探索和借鉴切实可行的办法保护农民的利益,千方百计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无锡、苏州等地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过程中,按照规定给足征地补偿款,并给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比例的留用地,经营土地的收益定期分配给持股农民。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民公寓住宅,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住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其原?≌乜捎牍⒎孔≌玫氐燃圩弧K漳喜糠殖鞘谢雇菩辛死投鸵档羌呛驮け钢贫龋⒊窍缤骋坏睦投κ谐。┟窠蔷鸵荡丛焯跫V醚Ъ颐┯陂骸氨U吓┟裣硎芄翊觥?

  2月2日,记者就吴中农民持股进城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他表示,仅仅依靠农业,农民是富裕不起来的,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地鼓励农民进城。农民的出路就是让更多农民变成城里人。苏州农民持股进城,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例子。

  不过他也就农民持股进城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是农民究竟怎样真正成为市民。他说,苏南的农民进城后,肯定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首先还是需要从文化和生活习惯两个方面将距离缩小。进城的农民收入水平很重要,因为城市的消费取决于收入和文化,农民将土地变成股份,同时年年可得分红收益,即使不种田了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在城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逐渐融入城市氛围,与城市居民一起享受“国民待遇”。

  对于吴中农民持股进城的做法,1月30日,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土地经营体制处有关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推行“农民持股进城”的模式主要是在山东、浙江和苏南地区试点,苏南等地的操作已经相对规范。另外,实行这一模式主要是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也是为了明晰村级集体资产运行质量和增值水平,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可以有利于增加农民长期的稳定收入,为进城的农民提供经济支持。“持股进城”有待不断完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刘维新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整个中国特别是苏南都在探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问题,最重要的是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受到利益保护,如果农民要求离开土地,同时又不想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利益,持股进城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刚刚从国外回来的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央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温铁军也认为,这个事实表明,以苏南为代表的农村变化与过去早在1984年国内就出现过社区股份合作制一样,以后也一直有类似典型。亦即,实践早就走在前头了。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是允许农民以社区成员身份获得土地股权,以股权为分配社区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收益的依据。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加快,类似苏州的农村股份合作社将会不断涌现。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推行农村股份合作社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稳定,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像合作社的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土地的流转、储备和管理、章程制定、经营性收入的分配制度等重大决策,应当充分发挥民主,尊重农民的意愿。作为政府部门,也应当多支持少干预,共同扶持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长。摆脱土地束缚后的“惊险一跳”

  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指标主要是两个,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另一个是农业向非农业转移。

  在江苏,到2010年,要让500万农民洗脚进城,如何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乾坤大挪移?

  苏州吴中区自主创新,让农民持股进城。农民变为股民,农民成为市民;他们通过资产运作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句话说得好,江苏的农民怎样富裕,就在于我们的各级政府更要着眼于建立鼓励支持群众自己创业的发展机制,让他们变成有产阶级。吴中区农民持股进城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一个时代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江苏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比较严重,其增幅连续6年低于GDP增幅,差距一度扩大到6个百分点。我们更应该看到,与邻省浙江相比,收入的绝对数量不足。江苏农民收入水平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不仅低于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也低于条件相差不大的邻省浙江,几近千元。同时,江苏省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江苏的南中北三个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呈梯级递减,收入差距未见缩小。农民收入最高的江阴市人均收入是最低的灌南的2.4倍之多。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问题是富民,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城是因为城市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但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前提,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省委书记李源潮去年在苏南考察时,曾就富民问题有一段很长的讲话。他说,我们现在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恐怕最难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这是江苏的“短腿”。江苏特别是苏南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现在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之比不到30%。国际上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之比大概在50%左右。我国按消费法来计算是48%,按生产法来计算是51%。“所以,我们拿高标准衡量,2005年率先实现小康的任务一点也不轻松……我们?灰荒承└咧副暾谧×俗约旱难劬Γㄉ枰桓鍪凳翟谠诘娜美习傩杖峡傻母弑曜肌⒏咚降娜嫘】怠薄?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与时俱进。一位长期关注苏南城市发展的南京学者说:“吴中模式让苏南城市化进程完成了‘惊险的一跳’。”

  我们从那些持股进城、年底手捧分红的苏州农民身上,已经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我们也从正一步步变成城里人的吴中区农民脸上的笑容当中,看见将来中国更多农村的光明前景。———编者

  作者:快报记者 吴明明 吴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