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教时评:给重返小学的“大学生”一张合适的课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10:3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英德市岩背镇刘静雯等4名在外打工的女青年因深感没有文化、谋生艰难而回到家乡重读小学,成为学习尤为勤奋的“大学生”。而打工青年因类似原因重返小学课堂“回炉”的新闻在其他省区也多有报道,如20岁的宁夏女青年王某,25岁的陕西女青年周某等等。

  众所周知,如今没有文化想在城市立足相当不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进城打工
青年并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业,甚至有连小学都没有念完的。上述报道中的当事人正是在打工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文化程度的欠缺而重返校园的。小学课堂里的“大学生”们固然精神可嘉,笔者却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原因很简单,小学教育不适合青年文盲。

  首先是学制。青春毕竟短暂,让一名20多岁的青年再花上六年时间读完小学未免太长了些。若再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岂不要熬白头发?事实上,青年文盲尽管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却要超过一般的小学生。以前的扫盲班学员一年就能学会1500个常用汉字,基本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正规小学,一两千个汉字怎么也得花个两三年才能教完。

  其次是学习内容。小学的课程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的。例如小学的数学教学,对于成年人来说进度太慢。而小学所开设的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更是不适合“大学生”们进行学习。

  应该说,打工青年重返小学,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进城务工青年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迅速识文习字的同时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他们还应当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适应城市生活的种种知识。这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小学里学不到的,却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打工青年重进小学“回炉”,实际上反映了成人教育在一些领域中的缺位。

  2002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北京通州区创办了“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最先开设的家政班,学习内容包括礼仪、烹饪、保育、采购、洗烫、护理、清洁、英语、教育、计算机、家电使用及宠物饲养等等,学习时间却只有三个月。茅老还亲自给学员讲课,讲做人的原则,待人接物的技巧,甚至具体到怎样穿衣戴帽,怎么遵守交通规则。事实证明,富平学校的教育培训是卓有成效的。

  “大学生”们果真要上学,就应当进类似富平这样的学校。当然,也不是说让所有人都去从事家政服务。但遗憾的是,社会上的“富平小学”还太少。而由于富平学校是民办性质,要完全进行公益性办学还存在着重重困难。笔者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关注青年文盲的教育培训问题,积极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给重返小学课堂的“大学生”一张合适的课桌,以使他们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