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抓住振兴机遇 促进教育创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08:40 光明网
  ——访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本报记者 朱振国
  张德祥,男,195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199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高校工委书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委员。

  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又将之列为重大国策,温家宝总理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车轮子”,“是全国经济战略的两个重大战略问题”。据悉,辽宁省委、省政府迅即提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全省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辽宁省教育厅正在积极酝酿并出台《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为此,记者于不久前专门就该计划实施背景、内容和意义影响,采访了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

  记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辽宁来说,有着继往开来的发展意义。而作为启动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特别是教育和人才对于东北的振兴将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

  张德祥:应当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也是在省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来看,高等教育是工业化进程的强大“助推器”和“动力站”,并凸显两大特点,一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二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与企业紧密结合。美国至今仍能保持长90年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70年代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大学的理念强调了大学与企业合作,大学为企业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有调查表明,辽宁虽然拥有较雄厚的人才基础,但是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调和能力性缺欠。在结构性失调方面,一是层次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偏低,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类和经营管理类人才分别仅占1.4%和5%。高级技工中技师仅占1%,高级技师仅占0.1%。二是科类结构失调。特别是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10大领域人才紧缺。据此在2007年以前,我省需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营管理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型人才500至800人,高层次研发型人才2万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0万人;紧缺具有高级专门技能实用型人才15万人;中级实用型人才25万人。在能力性缺欠方面,表现为相当多的在职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现代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不相适应。

  应当看到,上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突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来培养,更需要企业和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才能实现。

  记者:就像您介绍的那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教育的责任和机遇,同时又明确了教育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对于教育来说,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张德祥: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也将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全面的,它包括我们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科研与科技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行机制等。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服务,进一步揭示矛盾,深化改革,突破制约辽宁教育改革发展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速辽宁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

  我们的《教育服务行动计划》,要力争与省政府制定的《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调整?脑煺裥斯婊僖废嘞谓樱⒄∧扇肴〉淖芴骞婊校晌渲匾槌刹糠郑员Vて涫凳┑挠行浴M保φ泄叵钅坑搿肮叶诮逃裥诵卸苹毕嘞谓印?

  记者:假如设想该计划被接受并确认,它的影响力是哪些?

  张德祥:实施《教育服务行动计划》,势必带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首先在办学理念上的创新。进一步树立主动适应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树立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的理念,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其次,促进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形成多样化的办学体系,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扩大“人才供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再次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