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水:永不退休的“优秀共产党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10:08 新华网 | |||||||||
新华网杭州2月6日电(记者方益波)走进一条狭窄的小弄堂,在一个安静的小院落内,有一片小小的菜地。“我种花不行,种菜特别好,这还是在西藏养成的习惯。”已经70岁的陈金水站在自家楼下说。 距离记者上次见他已经过去了8年,“高原赤子”陈金水依然精神矍铄,腰板硬朗。
这位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默默奉献33载,为气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受到表彰,事迹广为人知。此后就在老家浙江临安退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老陈依然时刻提醒自己肩负“优秀共产党员”这一永不退休的“职务”。 他除了奔忙在讲台、学校,为各单位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讲述自己为气象事业奉献一生的事迹的同时,更多时候是出现在乡间田头,和当地百姓唠家常,问寒暖,四邻八乡的群众也愿意把这位可敬的老人当成自家的长辈,把什么烦心事都和他说。 从1996年至今,请老陈去讲课的各种邀请从来没有断过,作为党的十五大代表,老陈还承担了一段时间十五大义务宣讲员的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作各种报告36场。在临安,陈金水是一个著名人物。群众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找老陈。 “那天,我一拉开门,外面站满了找我的人,连楼梯上都没有插脚的地方。”老陈回忆起2001年的一天,横溪乡10个村的支书带着几十个村民上门,反映“乘车难”。全乡不通公交车,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乡里三所学校的1500名中小学生每天来回要走几十里路。老陈为此前前后后跑了半年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在有关部门开会时,老陈直闯进去,即席发言,给一些干部上了一堂“理论课”。“假如你们自己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路,你们心里怎么想?”很快,公交车通到了横溪乡的10个村。 陈金水说,党员领导干部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是有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难免会出现一些和老百姓沟通不畅的情况,他愿意成为联系上下情的渠道。2001年,临安有两个村因为交通不便带来很多问题,两村2000多村民呼声一直很高。他们找老陈反映之后,老陈马上找到临安市市长,不到10分钟,市长就布置有关部门到现场联合办公。不出4个月,一条10公里长的柏油马路就铺展到了村里。 对社会上存在的阴暗面,老陈深恶痛绝。遇上不公平的事情,老陈一定要仗义执言。2002年春节,老陈早上出门买菜。被一群锁厂职工围住。原来,这家厂100多名员工已经有10个月没有发生活费了,员工和企业管理者僵持了一夜,已经出现了激化的苗头。老陈一听,菜也不买了,直接就跑到市政府找到市委书记汇报情况,市里四套班子开会,很快就督促下发了生活费。 这些年来,老陈管过很多“闲事”,从修路铺桥造福一方,到家长里短赡养纠纷,有的家庭矛盾甚至是他牵头拉到自己家里来解决。他说,自己无职无权,就是一个普通党员,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无论闲事,正事,大事,小事,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 离开战斗了一生的西藏已经10年了,陈金水没有片刻忘记过那片承载他的青春和事业的土地。青藏铁路动工的时候,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工作过的安多气象站建于1965年,就是为了修建青藏铁路而创立的,铁路后来因故没有动工。经过了几十年,现在的工程使用的依然是他当年搜集的气象数据。 “青藏铁路修到哪一段了,那里的地形如何,哪里有制高点,我全知道,我都去搜集过气象资料……”看着地图上的坐标,陈金水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 相关专题:庆祝建党73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