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次产业”在统筹中壮大——写在2004全省“两会”召开前夕(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04:5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3,一个在多领域创历史纪录的年头。

  解读2003,离不开数字。在局外人眼里,数字不过是一堆符号。在8600万人心中,凝聚着心血和汗水的数字,如诗如歌。

  这是一组意味深长的数字:2003,四川农业和工业占GDP比重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和上
升0.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

  此前多年,四川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率不足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四川城镇化进程以历史上少有的速率向前推进。

  这是“三次产业”在统筹中壮大,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果。

  新思路引领我们走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误区。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拓出破解“三农”问题必由之路

  每100个四川人中,有71人在农村;四川每100元GDP中,来自农业的不足21元。2002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

  较之农业强省,四川的根本差距在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滞后,工业化水平低下,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凡此种种,互为因果,循环不休,使城乡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而且,“三农”问题不仅止于“三农”。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所以,多年来,年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部署当年工作时,“三农”无不位居首席,重中之重实至名归。

  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就农业抓农业,重中之重难以撼动。

  客观和主观都告诉我们,我们到了一个需要创新思路也能够创新思路的关头。

  2003,对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继承和创新的新思路瓜熟蒂落: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

  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2003,蜀乡好戏连台。

  重头戏是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这一年,四川财政新增农业投入6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带动能力较强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到岁末,堪称龙头的企业发展到2200多家,成为农村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头羊;2600多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带动800多万农户弄潮市场。

  这一年,四川首家茶叶产业化合作社在峨眉山市成立,首家奶牛合作社在洪雅县挂牌……四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速度明显加快,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

  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与之同步的,是农民市场意识和我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增强。

  曾经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新思路的力量。

  当信息化席卷全球,四川尚处于工业化初期。超越某些发展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川选择跨越

  奔跑和跨越的区别,在于后者越过某些路段时脚不着地。

  四川选择跨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2003,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起步之年。

  在全国工业化总体处于中期阶段时,后发的四川如何超越某些时空段?

  来自实践的答案升华到理性的层面,指导新的实践:在统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寻求重点突破———聚合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发展,以此辐射周边带动全省。

  展开2003四川工业经济的画卷,各自领域领军者的身姿骄然入目。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逾500户的成都高新区,在二次创业的路上高歌猛进。以二重、东电、东汽和川油宏化为龙头,德阳这一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航母”破浪启航。三江开发全面启动,攀西资源宝库的“门”开得更快也更大。绵阳科技城、泸州西部化工城、资阳西部车城、夹江西部瓷都声名渐隆……

  这一年,四川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元,实现利润创10年来最高水平。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是:谁是主力军?

  四川国有工业家底不薄。与生俱来的另一份“家底”是国企的体制性缺陷。

  国企改革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后者带来的,不仅有资金,还有先进的理念和机制。嫁接二者优势,产生全新的杂交优势。这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力军就此浮出水面。2003,全省国企改制面达到85.2%,3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三个百分之百”写下国企改革攻坚新篇。

  攻坚也在另一个战场展开。2003,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60亿元,战绩骄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兴未艾,全年完成技改投资369亿元,居中西部之首。

  2003,四川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4.7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龙头作用增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川开局不凡。

  统筹城乡,整合资源。受非典影响最直接也最大的第三产业更“壮”了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第三产业增速放缓。2001、2002增幅分别为8.4%、7.3%,去年上半年下降至4.2%。

  正因为如此,2003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的分量异乎寻常。

  受非典影响最直接也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所以,这条不算短的阳线的意义,不仅在于2061亿?脑黾又?,还在于它传递出的信号:抗风险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

  2002年,我国每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是第二产业的2倍。抗风险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的第三产业,对就业压力沉重的四川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统筹城乡,整合资源,是2003四川第三产业的主旋律。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8亿元,在全国下降11%的情况下,同比增长12%,使旅游业成为2003第三产业的亮点。使2003四川旅游更上层楼的标志性事件是建设“中国第一山”由构想而实施。不足一年,此山已非彼山。新理念引导新实践,新实践丰富新理念。享受胜果的,是整个四川旅游而不仅仅是“第一山”。

  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会展经济在成都,2003岁末世纪城·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奠基则使成都如虎添翼;具有国际水准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亮相2003仲秋;“物流之都”蓝图在2003绘就;比肩走过2003的阴霾与阳光,传统服务业成熟而不“显老”,现代服务业走向成熟。

  统筹整合的还有人力资源。打破城乡壁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农民工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吐故纳新,强本固基。2003,与一二产业同步,四川第三产业更“壮”了!

  本报记者范英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