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借用摇滚的名义伪愤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09:46 光明网

  汪建强

  这是一个颓废而激进的年代,当人们不愿意再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后,一种“摇滚”中被称为“抗争”的,必然要与“被缚”进行殊死的格斗。而这种格斗,绝不可能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循序着一种让人郁闷的“思想秘密”。

  日前看到一本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新书《伤花怒放》,感觉就有点迷茫。这本书,原本应该算是一本乐评式的“摇滚图解”。因为,在整个三百多页的图书内容里,作者都在用一种“俯视”的语言,进行她的“图解摇滚”。书中不仅用大量的篇幅,将读者视觉上的阅读进行一场图解上的“革命”。为了对现今爱表演的“短视”,作意识上的调动,书中大量运用美学上的留白和色彩鲜明的图片,它希冀用视觉的效果,对寻常读者作眼球上的“修炼”。

  就是如此这样的一本做得要比内容更“光鲜”好看的《伤花怒放》,有些评论作者竟将它说成是“中国摇滚乐和其他严肃艺术继续在娱乐和斗争上自我矛盾时,再次提供一些愤怒青年在文化思维上的理性范例”等评点。而且,这样的评点,在书中的前序部分出现了好几段。另外,整个书中分成的九个章节中,为了达到“拿下”对“猎奇读物”感兴趣的读者,书前的“代序”,还作了一个疑问式的悬念,那就是,它(指,伤花怒放)“是怎样出笼的”?一本原本就是作者看“摇滚”的“普及乐理”的图书,作者为什么还要制作并希望达到,被“乐评家”说成的“超越中国读者眼光和思维的书籍”书呢?我看无非是希望能在出版后制造“旋风”。只是,如果这股“旋风”一如图书的封面那样以亲吻中的男女“轻解罗纱”般,或者如书评家所希望出现的那般“搞搞大”等效果的话,这种旋风,只能是“过道风”罢了。

  因为,现今的图书市场,已经不是短缺的时代了。笔者真的怀疑,这本书的“横空出世”,能否如书评人那样希望的;而整个书中表现的主题,会否真的能够“超越读者十年”。数年前,对于“超越读者十年”这种话偶不敢说,但现今的我,看到这,心里只会出现“乖乖不得了了,划子搞大了”的感觉。

  有的时候,自己常常静下心来想问自己,到底什么才算是音乐?音乐到底应该怎样解读?在这点上,许多本书中的诠释都不是一样的,但有一条最根本的往往都是一样,那就是首先她必须是富有节奏感,或者能说是能朗朗上口,或者如书中作者所讲的“可以诵读”等。

  其实,现今年代,许多人早已经不太在意所谓“价值崩毁“等思想模式,也不太看重“道德虚幻”等十年前好时髦的思维观了。然而,就像卖化妆品的女人,在百般推销自己的货色后,看到面前的男人始终不肯掏出腰包一样,她们时常会用“费厄泼赖”式的话语对你说一样:“先生,不要问了,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太太的拉。”

  是的,看《伤花怒放》,应该说,许多原因并不是作者能主宰的。特别的是,作者在准备材料时,这种感觉也许更加充分能感觉到。尽管作者在撰文的过程中努力想增加“吊诡“式的“匪夷所思”,但这种刻意,造成其阅读无数资料书籍后,竟无意识地“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进入失却“自我”的境地。书中部分章节的阅读结束,读者或许还会诞生出“没有寻到原本阅读前‘希望得到解脱般的效果”,相反,是一种沉重,一种对现如今如何解读文化现象的“光和影”怎样嫁接的反思。目前文化图书市场上,是否还要,或者不要如作者那样,在行为上追求“时髦”?或者如作者所言,作“吊诡”式的“干硬立场的可笑性”选择,这些都是值得制作图书的编辑慎重考量的。

  另外,还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本摇滚图书的“摄影解读”,它确实要比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动漫图书,在“文化内涵”方面更具“隐蔽性”,更具“侵略性”,但说白了,它仍还是一种“快餐”,一种“新翻旧,旧翻新”式的“快餐”。只是,它被在“出场前”,让花俏女人粉墨一场罢了。

  书名:《伤花怒放》

  作者:郝舫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来源:中华读书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