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包公在肇庆做过3年“市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11:13 南方日报

  包公在肇庆做过3年“市长”

  林雄畅谈“文化名市”发展战略,打造“宋文化之都”成重点

  在我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处珠三角与粤西北山区以至大西南连接点的肇庆,最近提出了建
设“文化名市”发展战略,并把打造“宋文化之都”作为重点品牌来经营。本报记者前日就此专访了肇庆市委书记林雄。

  包公治端鲜为人知实在遗憾

  肇庆城区,蜿蜒2800多米的宋城墙巍然屹立,位于城墙西北段最高处的披云楼高高耸立。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历经数个朝代近20次修葺,城墙上可找到宋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砖,被专家称为是“广东第一、全国罕见”的砖的博物馆。

  以前的肇庆城,就在城墙以南的小范围生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范围不断拓展,如今城墙北边也早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记者(以下简称“记”):最近肇庆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市”的战略,这一战略对肇庆新一轮的发展有何意义?

  林雄(以下简称“林”):肇庆提出建设文化名市战略,既是响应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要求,更是肇庆自身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文化实力已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未来发展后劲。可以说,今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论输赢。

  这几年,肇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迫切需要文化跟进。通过建设文化名市,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推动力,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同时促进文化与政治融合,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记:肇庆文化名市因何而名?

  林:肇庆是“岭南古郡”,古称端州,曾是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自秦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200多年,既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最早的交汇处。悠久的历史给肇庆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全市有360多处重要文物景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肇庆从历史文化名城向文化名市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记:宋代名臣包拯曾任端州知州3年,但包公在端州的故事似乎鲜为人知?

  林:是的,这实在遗憾。肇庆丰富的历史文化开发得不够。山清水秀的肇庆旅游业比较出名,但旅游景点挖掘文化内涵不够。游客们到七星岩多数只看自然风光,而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00多件摩崖石刻则大多一瞥而过。肇庆已经意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的差距,深感加大历史文化开发力度的紧迫性。

  “包公文化”开封肇庆各具特点

  肇庆城区龙顶岗,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内锁着一眼宋朝古井。包拯任端州知州期间,在城区挖井7口,这一口是现存“包公井”中惟一保持原貌的井,成为包拯执政为民的最好见证。探头望井内,井水清冽如镜。

  肇庆城西大菜园村,是当年包拯赴任端州的下船处,1999年新落成的包公祠就在这里。祠堂正反门楣书“正气长存、清风还在”八个大字,祠内的大幅壁画记录了包拯体恤民情、整治惠河、不持砚归等政绩清风。

  记:包公治端能成为肇庆的文化品牌吗?

  林:包公文化是肇庆宋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基础、最值得经营的。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文化名市的若干意见》,并即将召开文化名市建设会议。我们的想法是加快打造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广信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端砚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来提高旅游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肇庆当前建文化名市是以宋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挖掘包公文化为突破口,把肇庆打造成为“北有开封,南有肇庆”的宋文化之都。在肇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宋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僧人智远纪念六祖惠能插梅兴建梅庵,至今完好的大雄宝殿是典型宋代木结构建筑,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建筑系研究宋代建筑的“活标本”;宋康定年间(公元1040-1042年)包拯任端州知州,留下无数治端的故事和传说;宋政和八年(1118年)宋徽宗赐手书“肇庆府”,“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宋文化不仅是肇庆的文化品牌,也是岭南的历史文化品牌。

  记:人们都知道包公在开封时断案如神,铁案如山,肇庆与开封的包公文化有何不同?

  林:安徽合肥是包拯“出生地”,广东肇庆则是包拯“成名地”,河南开封是其“扬名地”。包拯因任职端州期间政绩突出而升迁国都开封,官拜“龙图大学士”。包公在开封的美名主要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而包公治端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体察民情、以民为本、为民办事。他带领端州人民开凿水井,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加固堤围,治理西江洪水;开渠道排积水,增加耕地;重视交通和兴文办学,完善市政设施,修建粮仓储粮备荒等。包拯离任时,端州老百姓偷偷送给他一块端砚。包拯上船后获悉,将端砚掷入西江,化为砚洲,成为千古流芳的美丽传说。充分挖掘肇庆的包公文化,可以使之成为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生动教材。

  记:肇庆将如何做好“包公文化”这篇文章?

  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提到,“包拯在开封府1年零3个月就名扬天下,在肇庆为官3年而世人知之甚少”,要求肇庆深入挖掘包公文化资源,精心做好“包公文化”这篇文章,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作贡献。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地筹措,精心组织创作一批包拯在端州为题材的文艺精品:编辑出版《包公兴端州》一书,包括中篇小说《包拯治端》、纪念包公论文选、颂扬包公的诗词、包公生平、肇庆的包公文物景点介绍;把包公形象搬上舞台、荧屏,如拍摄电视连续剧《包公端州传奇》、包公景点的电视片,编导包公题材粤剧;在电台开辟“包公故事专栏”。此外还要举办包公文化的书法、美术作品创作和展览,召开清官文化理论研讨会等。

  “宋城”展示宋代文化清官文化

  肇庆城中路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红色门楼,始建于北宋,称“御书楼”,明代复建改称“丽谯楼”。今天人们看到的是建国后修复的丽谯楼。

  从“丽谯楼”后到宋城墙披云楼的数百米范围,就是当年包拯办公起居的府衙。如今包公府衙已被建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院的单车棚可以找到原府衙边井口被封的包公井。按照“宋城景区”建设计划,包公府衙将被重建。

  记:肇庆用什么来构造“宋文化之都”?

  林:肇庆人都知道包公在肇庆做了3年“市长”,对包公有深厚的感情,宋文化在市民中已有一定影响。要加快构建以宋城墙、包公府衙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景区,展示肇庆特色的宋代文化、清官文化,使之成为肇庆人文景观的核心,成为宋文化旅游专线和廉政教育基地。

  具体要开发好“六个一”——

  一个砚洲岛。把其打造成宋文化的一大亮点;

  一个端砚博物馆。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是宋代朝廷贡品,在宋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要在端砚村白石村建“中国砚文化博物馆”,设立砚矿石展览以及端砚加工、展览、销售、其它文房四宝加工展览等内容,并逐步培育成专业文化市场;

  一个包公祠。现在肇庆西城区和鼎湖砚洲岛各有一个包公祠,要对其进行优化整合,考虑旅游线路的需要和景点的发展前景重点开发推介其中一个;

  一座宋城墙。这是肇庆现存宋代古迹中规模最大、最直观的建筑,目前全国保存较完好的宋城墙遗址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开始肇庆市政府已投资9000多万元安置城墙边的拆迁户,去年又打通了宋城西路,下一步将在披云楼附近建肇庆市历史博物馆;

  一条宋街。打开宋城墙朝天门,将该十字路段改造为经营特色休闲、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宋式步行街;

  一个端州府。逐步搬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政府大院,在包公府衙原址复建端州府,内设包拯博物馆,再现包拯审案现场,让游客旁听“包拯”审理有代表性的案例。

  记:肇庆建文化名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林:要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以包公文化为突破口的宋文化开发,在全社会形成文化名市建设的热情和自觉追求,把遍布肇庆各地的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带动起来。

  肇庆的历史文化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存在着资源分割、配置散乱、管理不到位,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壁垒,以专业为基础,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发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集团式经营,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保证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各种方式投资经营文化产业及基础设施,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全社会办文化的格局。撰文 本报记者 孙国英 郑君 通讯员 吴志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