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人大常委法制办主任王嘉彦:立法更是为关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11:23 新华网
人大常委法制办主任王嘉彦
  受访者:王嘉彦(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

  记者:2003年我市人大立法工作有五大亮点,与往年相比,您认为最有特色的是哪一项,为什么?

  王嘉彦:我们最得意的一项,就是在届首之年,就拿出了一份谋划全局的五年立法规划,这一规划已由人大常委会在2003年9月3日表决通过。而且我们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绝对不是闭门造车。

  记者:在这份五年立法规划中,为什么是现有这54项立法项目、11项立法调研项目得到确定,而不是其他的一些项目?

  王嘉彦:本届人大立法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立法质量上,五年立法规划项目总盘子不宜过大,确定54项立法项目和11项立法调研项目,是为了留有余地,把矛盾最突出、最重要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加以安排。

  现在确定的这些项目,都是为北京两个战略服务的。在立法工作中,我们还牢固树立立法为民的立法理念,在选择、确定立法项目时,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和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立项原则,安排了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条例、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养犬管理规定、征兵工作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一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项目。另外,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立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立法的实际可能,有些项目很重要,但目前立法条件还不成熟的,就没有列入其中。

  记者: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民意,广纳民意是立法民主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汇集民间智慧,也有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参政水平。前不久有浙江企业家通过电视广告向公众征询议案内容。为了广泛征求民意,北京市人大做了哪些工作?

  王嘉彦:这名人大代表提出这种征集民意的方法,我很赞同,这是一种创新,能够更广泛地收集老百姓的意见。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广征民意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去年6月11日,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反复论证、筛选的五年立法项目规划项目建议草案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短短10天里共收到群众来信、电话和电子邮件2081件次,新提出立法建议221件,其中约60%的建议被吸纳。

  再比如说,《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是一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立法,为了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在初审之后将草案修改稿在媒体上公布,公开征求市民意见。7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316次。最终审议通过的法规中,有许多内容,如关于携犬乘坐电梯、公安机关收容的犬可以由市民领养等,都是在充分听取了市民意见后对原草案作出了修改和完善。

  记者:《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七个地方性法规,这次公开征求意见使用了哪些新手段?

  王嘉彦:拿人大常委会已审议修改过一次的草案稿公开征集意见,这在北京市还是第一次;利用互联网快速互动的优势进行网上意见征集,也是这些年新兴的一种手段;另外,我们还引入了专业的调查手段,委托统计局完成了5000户的入户抽样调查,广征民意。

  记者:在今年及以后的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是否要更多采用“开门立法”这种方式?您认为将来还可以增加哪些方式,以利于吸取民智?

  王嘉彦:是的,依我看,“开门立法”确实将成为一种趋势。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将继续推进民主立法进程,打算推出一些新方式来更加广泛、科学、高效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比如说,北京市今年将推出第一个立法听证会。

  记者:对于《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的数次征求意见和慎重修改,您认为这种反复体现了什么?对于不同利益群体所提出的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要求,立法中将如何予以平衡?

  王嘉彦:立法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比如在养犬管理立法时,既要考虑到多数不养犬群众的利益,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的方针,同时也照顾到了少数养犬群众的利益。

  记者:过去“管和卡”的条文,在《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改成了以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政策为主导,您认为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是否是今后立法工作的一种趋势?

  王嘉彦:这种变化体现了我们立法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前我们是重管理,轻服务,一说立法就想到罚款;现在我们在立法中注意了体现人文关怀,通过鼓励、奖励等做法,使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真正落到实处。:(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