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西戈壁紧缺水张掖军分区官兵和民兵节水治水擒旱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7:45 解放军报

  成文学 王锦鹏

  2002年7月,黑河水流到内蒙古额济纳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形成23平方公里水面。2003年,黑河水又流归干涸43年之久的西居延海,东西居延海再现“碧波荡漾”的泽国景象。国家水利部在甘肃省张掖市召开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座谈会上,高度赞扬在这块戈壁滩上掀起的节水革命。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鏖战四载的张掖军分区官兵和民兵更感欢
欣鼓舞。

  1 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的冰川雪峰,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滋润着张掖等片片绿洲。20世纪中期,受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开发的影响,黑河断流时间增长,下游的额济纳生态迅速恶化,绿洲锐减了3500平方公里,西、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

  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和生态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国家作出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决策,并进行黑河跨省份分水。这意味着张掖市在自身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将一半以上的黑河水分向下游。

  缺水还要分水,严峻的现实迫使张掖人必须进行一场新的节水革命。张掖军分区除组织专武干部、民兵骨干挨家挨户做实施节水、分水的宣传疏导工作外,还提出了实现发展、节水“双赢”的新思路,在临泽县梨园河灌区作试点,展开以水权为中心的用水制度改革,成立“民兵用水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群众用水开始精打细算,浪费水资源现象和群众用水纠纷大大减少。这些做法被张掖市在4个县推广,目前全市共成立用水者协会500多个、用水户小组1300多个。

  民兵连连长宋有年带领民兵历时6年辛勤奋战,建成了占地5万亩的石岗墩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采用无土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技术23项,引进国外优良品种66个,各种农作物灌溉全部采用滴灌技术,综合节水率达90%以上。在他的影响下,党寨生态高效农业、金象良种繁育基地等5个民兵节水高科技示范区相继建成,引领当地群众走上高新技术节水农业之路。

  2 要节水更要治水。2001年,张掖军分区党委主动请缨,参与全长80余公里的黑河西总干渠修建工程。

  黑河引水总指挥部决定在梨园河修建长1.2公里、宽78米的T字大坝。由于施工任务艰巨,雇用的民工第二天减少了一半,第三天不见踪影。正当指挥部一筹莫展时,甘州区人武部主动请缨,动用了3个民兵应急连,吃住在工地专啃“硬骨头”。他们每天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十多个小时,一天作业下来浑身像散了架。安阳乡专武干事刘军,父母疾病缠身,妻子患病三天两头打针吃药,他不顾人武部的劝阻,义无反顾冲到一线。打眼放炮时,滚下的石头砸伤他的两条腿,鲜血浸红了裤腿,简单包扎治疗后,他仍咬牙坚持在第一线。民兵连长刘天玉在黑河工地连续苦干3年。2002年6月,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噩耗传到工地时,他正带领全连官兵加固堤口,抵御洪水。他强忍悲痛,组织官兵奋战一天一夜,避免了10万亩良田被肆虐的洪水淹没。当他急急忙忙赶回家时,父亲已经下葬。抹干眼泪,他又返回工地。

  工程进展到临泽和高台县交界处,是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为完成工程测绘任务,民兵测量分队早出晚归,征战巴丹吉林死亡之海。戈壁的气候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风沙遮日,飞沙走石,咆哮着怒吼着向测绘民兵扑来。每当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测绘民兵急匆匆收拢人员,几十人抱成一团。大风过后,一个个又灰头土脸地从沙土堆里钻出来,继续测绘。

  3年苦战,官兵们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恶仗”,修复23公里干渠。黑河西总干渠全线贯通后,当地不少群众怀着感激之情,把引用黑河水种出的第一茬鲜嫩蔬菜送给军分区官兵……

  3 想节水首先要有水,不让黑河发源地祁连山荒漠干涸。他们针对祁连山水资源逐年减少的实际,开展生态革命。2000年初春,军分区党委提出,为配合节水革命,官兵及民兵还要打赢“绿色战役”,保护好现有草原,并用6年时间营造10万亩“民兵林”。

  在河西戈壁要栽活一棵树,比拉扯大一个娃还要难。水要打机井抽,或者从老远的地方拉,路又不好走,要是碰上大旱天,还不一定能成活。为抢植树季节,每年4月,全体人武干部都泡在植树造林工地,跟民兵同吃同住,不分昼夜抢植苗木。许多人脚冻伤、嘴唇干裂,但没有一人撂挑子不干。肃南县人武部政委乐传平,儿子患小儿麻痹症长年卧病在床,妻子下岗待业在家,他们又两地分居,生活可谓雪上加霜。2003年4月份,爱人从天水打来电话,告诉他儿子又住院了,催他快回去照料。恰在这节骨眼上,正是植树造林的最好季节,错过4月份,全年植树就“泡汤”了。他白天组织植树造林,晚上抽空打电话安慰妻子,植树造林结束后才风风火火赶到天水。但当他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民兵林”时,心情又无比欣慰。

  每年秋季是蝗虫害频发期,各县区民兵背起喷雾器,一字排开在草原上展开灭蝗工作。每天,他们都背负20多公斤重的农药,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草原上天气变化快,一会儿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晒得脸火辣辣地疼;一会儿又刮起大风,喷出去的农药被风刮在脸上、嘴里、眼睛里、皮肤上,头痛恶心,眼睛红肿,胳膊、脖子上的皮肤被农药腐蚀过敏,生出密密麻麻的斑点,奇痒难忍。虽然他们脸上脱了一层皮,但保住了发育起来的草原,被誉为生态环境的“保护神”。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