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曾路初具艺术长廊雏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7:58 海峡网-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 卢天娇 通讯员 邱秀荣

  春节刚通车的文曾路已成了吸引游人的又一景点。不仅因为这里早有出名的“怪坡”,而且整条路洋溢着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清新怡人。7日下午,我市一批文化界人士冒着严寒与细雨徒步细细品味文曾路,盛赞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他们称,文曾路已具有文化艺术长廊的雏形。

  特色:艺术长廊融进大自然

  文曾路是岛内第一条山间公路。据市公路局介绍,文曾路穿过山林与丘陵,其建设原则就是尽量利用原有风景,不破坏两边自然植被,景观艺术上也追求自然、纯朴风格,力争使其成为一条融合在大自然里的生态路和风景路。

  原市文化局局长彭一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秀卿、市书协副主席吴孙权等市文化界人士漫步在山道时为其独具的山林野趣所吸引。大家认为,文曾路不仅是一条风景路,还是初具规模的文化艺术长廊。路上有一处“中心岛”,全长350米,原是一个积水槽。建设者匠心独运,将这个水沟加以艺术化,以鹅卵石铺底,沟侧点缀石头、翠竹、小径、花草,再架设一座小桥连接沟两侧,沟外围用竹篱笆与路分开,俨然一个小公园。

  记者走在路上,不仅见到清新自然的风景,而且处处感受它的人文气息。路边人行道的边沟以鹅卵石为盖板,供行人在此徒步健身。路上的不同景致可见到恰当的题字,如怪坡处题的“怪坡”、“非常道”,“中心岛”处的“花溪”,通往山间的农家小院所题的“寻隐”,给人感觉充满文化味。

  借鉴:道路建设应融进文化

  文曾路在文化艺术处理上还有可提高和丰富的地方。彭一万说,文曾路一些边坡处理的人工痕迹太明显,应适当作些变化和调整。路上除了有题字外,还要适当加进去诗碑和对联,增强道路的文化韵味。另外,可向社会征集路名,以扩大道路的知名度和影响。

  一些人士还认为,文曾路开了我市道路建设与文化结合的先河,这对我市今后道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大家认为,现在的城市竞争除了生产力竞争外,还体现在文化竞争力上。如果城市建设不注重文化注入,很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状况。道路建设也是如此。

  市公路局表示,塑造公路文化是当下该局建养公路的重要理念之一。他们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出谋划策,为我市公路建设锦上添花。

  (厦门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