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发展 中央1号文件起草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9:29 新华网 | |
迎接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大发展的到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起草记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徐京跃、丁海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这是惠及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预示着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高潮的到来。 迎难而上,勇破难题。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一致同意: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始于1978年的我国农村改革,如今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人们不会忘记:从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激发了亿万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5000亿公斤的水平,创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纪录。 此后,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心目中,这5个一号文件成为象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专用名词。 18年后,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 1997年以来,在我国农产品供求从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的同时,农民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不到4%,仅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半,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湖北省京山县钱场镇桥河村6组农民裴良庚,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1988年,老裴最多时种有154亩田。1989年,他被授予“全国售粮模范”称号,在北京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但随着种粮成本的升高,“种粮越来越不划算了”。老裴前几年就将承包的田地都退了,如今只剩下自家的12亩责任田。 面对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缓慢的严峻形势,面对“种粮越来越不划算”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基础地位”到“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些表述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央一系列的决策部署是最好的印证: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成不久就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三农”问题; ——2003年一年内中央两次下发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 ——2003年一年内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03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送审稿)》时,一致同意将这个文件确定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据文件起草组负责人介绍,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业、农村、农民,而且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三是2003年中央3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已经对200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因此,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可以更加集中一点。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在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讨论稿)》时普遍认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民增收主题,抓住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键,也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 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研究 2003年9月30日,文件起草组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中央9个部门和地方的有关人员参加。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专家、思维活跃的学者,又有来自各部门和地方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奔赴全国各地农村,就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调研。 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湖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研究。 2003年10月1日至4日,胡锦涛来到湖南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谈,希望大家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增加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他强调,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加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学技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党和政府惦记着你们──” 这是胡锦涛去年年底视察河南、山东农村时,对农民兄弟饱含深情的一句话。为了解农民增收减负的第一手资料,12月12日至17日,胡锦涛专程到河南、山东两省调研。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 山东、河南两省是粮食主产区。胡锦涛非常关心这里的粮食生产情况和农民增收途径。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增收面临的突出问题。 去年,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也多次就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调研。 2003年12月初,温家宝在听取文件起草组汇报时强调,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起草组成立后,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召开三次座谈会,分别邀请有关专家学者、部分老同志和部分省主管负责同志座谈分析农村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强调,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12月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送审稿)》,对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等9个部分表示原则同意。 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刚从山东、河南农村结束考察返京后的第二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会议,同意将农民增收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文件起草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8年后,中央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让农民增收成为文件的主题,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个大背景下作出的战略决策。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一号文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着“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时刻惦记着9亿农民的增收问题。 政策实惠,重点明确。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专门下发一个中央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系到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文件起草组的同志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文件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温家宝多次作出批示,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看望文件起草组成员,对文件框架和主要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他们强调指出,要千方百计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要千方百计力争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文件起草组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始终把握这样几条原则: ——注意保持农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力求主题鲜明而集中。文件研究提出的有关政策措施都与农民增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力求政策实惠而有操作性。农民最讲实惠,农村工作也最讲实际。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大政方针已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拿出力度较大、实实在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力求重点明确而突出。政策支持的着力点突出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近几年,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主产区,粮食生产不稳定很大程度也在主产区。主产区现在面临的困难较多,需要国家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调研、讨论、修改,再调研、再讨论、再修改,一号文件越来越成熟,措施越来越具体。 新年伊始,反映9亿农民心愿的中央一号文件终于出台了。 文件起草组负责人介绍,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专门下发一个中央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据文件起草组负责人介绍,一号文件共分9节。第1、8节主要讲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的两个重点和难点: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问题。第2、3、4节主要讲农民增收的渠道。第5、6、7节主要讲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第9节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提高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 据介绍,一号文件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含金量”非常高,都是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真正得到实惠的。如在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部分,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部分,确定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部分,确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今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在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部分,确定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等。 2月8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后,广大农民深受鼓舞,一些种粮大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福建省晋江市农民林和杰承包有1065亩田,曾被评“首届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1997年他售粮居福建省第一名。林和杰得知将农民增收作为今年的一号文件的主题后十分兴奋。他对记者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抓住了农民增收问题,就是抓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9亿农民有盼头了。听说新政策将对售粮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已有30多台套农机的林和杰信心倍增,准备再购置一些农机,增加承包面积。 已经退掉承包田的裴良庚说,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种田就能得到实惠,村里多年来田地没人愿意种的情况已发生变化,田地变得很抢手,他再也包不到那么多田了。如果村里还能承包到田地,虽然他已经53岁了,但他很想像当年那样再大干一场。 让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是9亿农民的殷切期盼;让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是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让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历史将铭记:以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标志,我国广大农村正在兴起又一轮大发展、大改革的热潮……(全文完)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 |